当前位置:首页 > > 壮族在线 正文

浅谈乙圩乡壮族的婚姻习俗

2015-03-31    来源:黄文波    点击:1167次
浅谈乙圩乡壮族的婚姻习俗
 
黄文波
 
        乙圩乡位于大化县城的西北部,距离县城100多公里,地处岩滩电站库区。该乡原来属于巴马县,1988年大化瑶族自治县成立后划归大化管辖。全乡有5个行政村,壮族占95%以上,主要分布从巴马赐福梦巴马景点到乙圩巴追村的盘阳河乙圩段的两岸。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壮族人民形成了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婚姻习俗就是这一民俗文化中的典型,镶刻着壮民族文化的历史痕迹,其婚俗主要经过说亲、订婚、结婚三个过程,但每一个过程无不表现出壮族群众的审美理念和文化涵养,别有一番壮族特色风情。
        说亲。乙圩乡的青年男女无论自已认识还是别人介绍,如果男方青年有意要攀亲成家,都要经过父母同意后才请媒人去女方家说亲。“媒人” 不一定是专职的,亲戚朋友或隔壁邻居都可以,多以女性为主。刚开始只需带上几斤糖果或几打手工自制的米饼(比去商店买的更有意义),只要不空手进门就行。女方父母若有意就先收下,然后找姑娘和她的家属们商议,如没有意见,就可以把糖和饼分了吃,表示默许这门亲事。如有不同意见,女方要不就当场拒绝婚事,要不过几天就把礼物退回到媒人那里,由媒人交给男方父母。有趣的是,有的女方先是假装同意过后又把礼物退回去,以试探男方的诚意。如出现此种情况,媒人往往要走动好几回,尽量替男方说好话,把好事做好。媒人的责任还要了解女方父母的为人、亲戚关系,还要了解姑娘是否勤快、农事、针线活、身体状况等等,说不定还偷偷通过第三者去打听姑娘的生辰八字,好让男方预测。预测就是把人家姑娘的生辰八字写在纸上,压放在祖宗堂的香炉下面,观察几天,如果香炉没有异样,家人和牲畜安全,那便是吉事,否则就是不利。如果没有出现任何凶兆怪事之类的,婚事一般就这样定了下来。
        订婚。订婚多由父母作主,其日子多由男方确定,再报给女方。订婚那天, 男方要备些肉、米、 酒、 糖、烟 、糍粑等礼品和礼金,由媒人或富有名望的老人家一起去到女方家,同时还有两三个人,其中有一个小后生。订婚时女方亲戚都要到场,双方按规距说话议事,其乐融融。订婚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把人家姑娘的生辰八字“背”过来。酒足饭饱后,女方请人把姑娘的生辰八字写在一页小方红纸上,中间写上“福禄东海,寿比南山”八个字,寄托美好的祝福,同时姑娘的父母、亲戚在红纸里还放些纸币,以示生命的可贵。钱多钱少倒无所谓,但从中也能看出女孩父母是否大方和疼爱女儿,对男方送去的礼物是否满意,也反映出女方家亲戚对这一婚事的态度。命字包好后,再用一块紫红色的土布包好,斜挂在小后生的背上。由小后生“背”着回来。按照风俗,小后生“背八字”,女方家一般都要给他五角钱不等。“八字” 被“背”出门的当儿,他被人捶了一下肩膀,随后女方家会马上关紧大门。
        订婚后, 有的两年内就择吉日把姑娘娶进了门,有的要是等好几年, 这是因为订婚时男女双方年龄都很小的缘故。 订婚以后, 如果是男方悔婚, 就把姑娘的生辰八字退回去。但如是女方悔婚,就要退回男方所送的礼物和礼金,取回自己的八字就可以了。但从道德方面来说,不允许订婚后赖着既不结婚又不放手的现象。
        壮族结婚,把年份和日子、时辰看得很重要。结婚的年份、日子一般都由男方选择,但必须征得女方同意。如果有一方觉得不理想,就得重新卦算,直到双方都满意为止。日子定下来之后,男方就选择吉日,按照订婚的时候双方确定的彩礼,备足备好,并派人送去女方家,好让女方父母提前置办嫁妆什么的。
        一般来说,嫁妆主要有一张床、两床被子、一对枕头、两顶蚊帐(其中一顶白色,一顶染成黑色,染成黑色是不想让它太透明的缘故)、一个顶开式的衣柜、送给老人小孩的布鞋。亲戚可能送有布料、毛毯、被套、枕巾、提桶、脸盆、洗脚盆等,可能还有给新郎的衣服、三层底的布鞋。新郎亲戚的老人小孩受赠新娘给的布鞋后,多少还一些礼,主要是给钱,以示尊重。男方送彩礼后,就要着手布置房间,壮族称之为厢房。这厢房要有两间,一间是新娘,一间是新郎,两间相挨在一起,但中间用木板隔起来,留有一道小门。这样布置,一方面方便留宿客人,一方面是出于尊重老人的感受。结婚对联贴在大门的是次要,贴在厢房的重要,两间厢房新娘那一间最重要,客人一目了然。
        结婚。结婚是整个婚事最重要的一环。成亲的头一天下午,男方派人给女方送去宴席所用的菜、酒、肉、烟、糖等。肉一般是一头活猪,重量以订婚时说的为准。女方根据客人多少可能又再杀自家的猪补。所以说,男方家底好女方就轻松,男方家境差女方就增加负担,但壮族嫁女从来不以买卖计算,只求女儿幸福。男方当晚还派去八位迎亲的姑娘,女方也准备了四位送亲的姑娘。说是姑娘,因为人数难于凑齐,所以原则上还没有生过小孩也算可以了。婚宴请的都是亲戚,一来是为了共同见证婚事,二来增添浓厚气氛。婚宴的莱谱很简单,就是猪肉、豆腐圆、萝卜丝、青菜和米酒等,每桌八人,每人约四块半肥瘦、两块排骨、一个豆腐圆。然而莱少话多,吃喝时间长。
        新娘从娘家出来是须经迎亲的姑娘不断地催促,拜过父母和众老之后,第一个迈出门坎后,其他人才簇拥上路,多是迎亲的姑娘在前面,送亲的姑娘在后面,新娘围在中间,约十三个人,全是同一色打扮:全身上下皆是壮族自织自染的布料,衣服黑色,斜边扣,裤子暗紫红色,宽脚边,脚下穿自绣的花布鞋,头上戴的是用暗红毛线织的圆帽(夏天改戴头巾,上衣改蓝色叽卡,裤子是自织黑色布料),脚袜印有花,颜色一样。从娘家到婆家,虽然路途近远不同,但一般选择在中午十二点至一点左右进门。途中,新娘有意无意都要停几次。有意就是索要起步钱和开衣柜的钱,起步钱几十块,开柜子的钱也是几十块。起步钱是表示新娘走路辛苦,开柜子的钱表明今后新娘的地位不容勿视。有的新娘懂得体谅夫家的困难,就随意要一点。途中无意停步无非休息一会儿,慢慢掌握好时间就行。
        队伍离夫家有二十米左右,新娘就会走在前面,这时夫家亲友和属人站在门口两边迎候。在离门口附近,炮手左手提一串炮竹,右手夹一支点了香烟架式等待。近两米左右才烧响炮竹,新娘这时一脚迈进门坎假装转身要溜,迎亲送亲的姑娘们慌忙去挡住,还有新郎的朋友帮助,新娘见无路可走也会乖乖进了洞房,也是片刻而已,无论如何也要挣扎出来,野一点的还脚踢嘴咬,真是到了开功夫的时候,浑身是力气。新娘溜走,去向有两种可能:一是到朋友家,二是真的跑回娘家了。夫家象征性地派人去跟踪,了解情况就回来。新郎却无所谓,反正跑了今天跑不了明天。因为这种现象很正常。
        新娘虽然溜走,但婚事照常进行。姑娘们围着饭桌落坐,有男青年过来陪餐。刚吃几口饭,男青年们便对歌了,对手是送亲的姑娘。对歌大意是感谢姑娘们辛苦送来新娘,感谢新娘父母养育女儿的恩情,粗茶淡饭深表欠意。姑娘则表示谦虚、礼让、赞美、祝福。本来是最平常最简单的语言,一经用山歌来表述,那是感情致真,意味深长。这也是壮族山歌艺术传承与展示的一次检验。对完山歌,随意用饭后,送亲的姑娘还要受请到婆家的每一亲戚家中稍坐,再用些茶,再吃些饭,意思是让对方懂得新郎有几兄弟,有几个伯爷、叔父,生活条件怎样等等。婚礼就是在这种吃吃喝喝、对对唱唱中完美结束。
        壮族的婚姻习俗,对现代的年青人来说,肯定是不可理解的,甚至还觉得可笑。但在那些年中过来的人,通过习俗的教化,达到尊重父母,遵守道德,安心本分,吃苦耐劳,不失为其积极的一面。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婚姻观念的改变,壮族婚俗也改变多了。至于壮族过去的婚姻习俗是从哪个朝代开始,没有人说得出,也没有哪本书记载,但它的消失却是冰释,留下的只有记忆。

              (编辑:韦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