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给农民工搭一座“鹊桥”
2015-08-19 来源:县政协办 作者 沈向农 点击:1045次
国人有“节”、“会”情结。每当有“节”有“会”来临,各级各部门都及时想到“人性关怀”,向群众、向弱势群体送“温暖”或作各式各样的郑重承诺。在全党全国掀起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热潮中,如今,七夕节如期而至,我突发奇想,“七七”也是个节日,即一个节点,我们应也作一个承诺:为广大农民工搭一座“鹊桥”,像天上的“七夕鹊桥”一样,也不失为一大件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转作风工程。
此间,我忽然想起早些年《广西日报》一天(2008年8月3日)的头版头条发表《钟山巧为外来“媳妇”筑“暖巢”》一文。该文说,为外来“媳妇”筑“暖巢”,这是钟山县领导班子走访企业、项目和投资者,着力破解难题,打造优质投资软环境的一个生动例子。由此我又想起《农民日报》等报刊曾开展“如何解决农村夫妻两地生活带来的新隐患”的话题讨论来。我觉得,为广大农民工搭一座“鹊桥”,这确实是当前农村广大农民及外出的农民工最为关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农民为了多赚钱,维持家庭生计,都涌入了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打工,离家几百里,甚至几千里。这些农民工“离乡背井”,一去就是一年,甚至几年不能回家,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这对目前农村家庭的“原生态”冲击很大,也导致一些社会问题发生。
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提到了重要位置。这就充分说明,我们的党已经重视这个问题了。早在十八大前,全国人大颁布了一系列“维护农民工利益”的相关法规和文件;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又召开常务会议,通过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以及“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草案)”等。这些都能够直接和间接地解决农民工夫妻两地的问题。而近期又把“常回家看看”入法,为解决农民工诸多困难问题作了多方的努力。然而,这些制度和办法只是解决夫妻两地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各级各部门、各个企业和各个实体的业主们要认真地去贯彻落实这些文件、法规和精神,想农民工之所想,急农民工之所急,把节假日政策落实到农民工中去,这样才能真正让农民工享受党的阳光政策,要像“七夕节”天上的喜鹊那样,给农民工搭一座“鹊桥”,创造条件帮助农民工建起“新生态”。让农民工回得起家、回得了家、有时间回家,切不能只出台一个“常回家看看”的华丽条文,而没有配套的措施。
好在农民工的这些问题,已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都在承诺:农民工劳动保障制度要完善;农民工服务体制要完善;关爱农民工工程要实施……
当然,这些问题在现阶段解决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事在人为。“千难万难,领导重视就不难”。只要我们心中真正有“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理念,引起重视,社会各方面齐动手,认真加以落实,像农民工“鹊桥”等这些问题,也没有解决不了的。
(编辑:韦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