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新闻资讯 正文

七百弄乡布努瑶族民间唢呐艺人访谈录

2015-08-26    来源:韦汉国 李常新    点击:1188次
 
        采访时间:2015年8月24日
        采访地点:七百弄乡古竹村戈门屯
        采访对象:蒙朝革(男,45岁,七百弄乡古竹村弄设屯)
                             蒙朝芳(男,52岁,七百弄乡弄合村弄兰屯)
                             蓝贵泸(男,53岁,七百弄乡古竹村戈门屯、村党支部书记)
        采访者:韦汉国(大化县瑶族研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李常新(广西艺术学院民族音乐理论专业大学生)
 
        问:你们这里称“唢呐”做什么呢?
        答:我们瑶话叫做“喇叭拉基”,书本里面称为“唢呐”。
        问:你们这里一般什么时候才吹奏唢呐呢?
        答:我们主要在逢年过节、婚事喜庆、新建房屋的时候都要吹奏唢呐,但丧事一般不吹。
        问:唢呐一共有多少种曲谱?
        答:有十多种这样。
        问:唢呐师傅在婚事上是怎样配合婚礼程序呢?例如咱们唢呐师傅先进到男方家还是女方家?
        答:女方家不用的,主要到男方家,结婚是一天进行,我们受到主人邀请以后,一般都是当天上午到达。
        问:唢呐师傅先去男方家,接着与男方家的接亲队伍连同新郎一起去女方家接亲回来,是这么一个流程吗?
        答:是的。
        问:唢呐在女方家时不吹,新娘出门之后才吹吹走走一直吹到男方家来吗?
        答:在接新娘的时候,在女方家只吹“哭嫁牌”【俗称“哭嫁曲”】,其他曲牌待出门后才一路吹过来。
        问:从女方家接亲出门后,吹的第一首曲子叫什么?
        答:叫《小蚂蚁》,意思是小蚂蚁出动,新娘出嫁了。《小蚂蚁》完了之后是《大蚂蚁》,到半路的时候才吹《大蚂蚁》。
        问:接亲队伍将要到男方家时吹什么曲牌呢?
        答:主要吹《小满堂红》,进到家里后就吹《大满堂红》。
        问:在路上除了吹奏《小蚂蚁》和《大蚂蚁》,还有什么曲牌呢?
        答:有,如《路边花》、《常路音》、《自平江》等。
        问:接亲路上如果遇到庙宇、村落、高山等等,有没有固定的曲子吹奏?
        答:我们这里没有固定的要求。
        问:接亲队伍走到男方家坳上时,要不要换另一种曲牌呢?
        答:要换的,曲牌也就是刚才所说的那些,没有固定的。
        问:你们有没有将《满堂红》分为上字牌或下字牌?
        答:有的,我们将《小满堂红》称为下字牌、《大满堂红》称为上字牌【筒音作1】。
        问:婚礼上有没有专用于拜堂的曲调?
        答:这个没有固定,我们一般在这时候吹《大满堂红》和《小满堂红》,还有一种是《全堂红》,这个和《大满堂红》差不多。
        问:唢呐师傅进到男方家,主家有没有给我们专门摆一个唢呐师傅供桌?对此有没有一个专门的曲牌?
        答:有的,我们这边有专门的供桌,供桌主要摆在房屋正大厅神台下面,吹的曲调叫做摆席牌,这个和婚宴摆席时吹的是一个调子。
        问:有没有专门的迎宾调子?
        答:没有,我们这边没有专门的调子,只要从刚才所说的调子中随意吹奏即可。
        问:有没有专门的送客曲谱?
        答:有的,如:3123265。宾客回去的时候有一个专门的调子。
        问:有没有答谢主家的调子?在宴散离开主家之前,一般给主家吹奏什么调子作为答谢呢?
        答:有谢主家的调子,当我们准备离开的时候,一般主家会跟我们要两个“哨子”。
        问:这个哨子用什么来做的呢?有什么含义吗?
        答:哨子是用小竹节来做的,小巧玲珑,有吉庆意义。他们要这个哨子,主要是图个吉利,希望子孙后代日后兴旺发达,家庭和睦,热爱唢呐乐器,传承唢呐文化。
        问:除了哨子以外,还要不要给主家一点礼币表示回谢吗?
        答:这个一定有的,一般都会给五块到十块钱,意思是新郎新娘结婚,十块钱代表新郎新娘以后会生五男五女,子孙满堂,日子十全十美、红红火火。
        问:给完钱之后还有没有要往酒中吐一口痰给主家喝呢?
        答:以前老前辈有这样的风俗,现在没有了。
        问:刚才说过,建新房时也要吹奏唢呐,那么,进房子的时候有没有专门的调子?
        答:一般就是这些了,没有特殊的、专门的曲调了。
        问:在瑶族民间,唢呐已经传承多少代了?
        答:据我们所知,光算我们这几个人,已经传承四代以上了。
        问:你们初学吹唢呐时,是跟谁学的?
        答:都是跟我们的爷爷、父亲学的。
        问:你们除了平时吹唢呐以外,还有些什么职业呢?
        答:没有其他职业,我们都是务农。
        问:学吹唢呐,先学什么呢?怎么学的?
        答:学吹唢呐,技巧非常重要。首先要学换气,因为吹唢呐不能中途停顿,要一口气吹到底,否则被认为是技术不过关,惹人笑骂,所以这里面涉及到换气的问题。学习换气时,一般选用一个通透的细竹节和一碗水,将竹节的一头伸进碗水中,用嘴含住竹节的另一端不停地吹气,看到水泡不断冒出,人感到不断气,那才叫学会。从初学到熟练,需要三年的时间,否则,出不得大场面,奏不出好声音,也少有人家邀请。
        问:吹奏唢呐这门技艺除了传男,还传女?
        答:男女都可传,问题是女的不学,她们自认为女人吹唢呐是丢脸面的事。当然,女人要学,我们可以教会,这点没有什么特别规定。
        问:吹奏唢呐为什么一定要两个组合来吹呢?
        答:一个吹也可以,但比较单调,两个吹起来悠扬动听,而且从头到尾容易掌握节奏,又可杜绝吹奏途中因唢呐乐器本身质量问题吹不出声音而出现的盲音、断音现象。另外,唢呐也有公母、高低(八度)之分,高的为公,低的为母。公母之间没有主次之分。
        问:唢呐的哨子非常重要,你们对制作哨子有什么讲究?
        答:我们一般要佛肚竹类(瑶话叫“箩孔”)的顶节部分来做,而且要干的,需要煮一个多钟头,增加哨子的柔韧度,还要用烧红的铁铲在哨子的左右两面烫一下,防止变形和撕裂。
        问:你们用虫茧来做哨子吗?它和竹子做的哨子相比有什么区别?
        答:我们很少用虫茧来做哨子,附近的板兰那边有,我们这边不用,用竹子来做的哨子音量大,吹起来不那么费力。
        问:为什么我们这一带结婚、建房等一定要吹唢呐?
        答:这是我们祖辈流传下来的古老习俗,主要是图个吉利,增添喜庆,争个面子,讲讲排场,没有其他别的意图。
        问:你们这一带有“痰婚”的现象?
        答:以前有,现在没有了。
        问:需要邀请唢呐师傅时有什么讲究?
        答:没有特别的讲究,谁家需要邀请唢呐师傅的,主人只要拿几斤肉来到师傅家,告诉师傅吹奏的时间、地点,到时师傅会应邀赴会吹凑。另外,主人要支付给师傅150—200元的酬金和10斤左右的米酒,以前还有一只公鸡、一把香,现在没有了。
        问:唢呐师傅外出进行吹奏活动时,需要烧香拜祖?
        答:没有的,我们不烧香,我们要离开主家的时候吹一曲《全堂红》即可,这是传统,主人会很满足、很感谢。
        问: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你们去到有唢呐师傅的弄场吹奏唢呐时,有被本弄场或外面的师傅(或道公)通过驱魔降神来戏弄的现象吗?如何知道并破解?
        答:原来有的,现在没有了,我们没有碰到过这样情况。听祖辈讲,凡是碰到唢呐吹不出声音,就意味着被人戏弄了,破解的办法就是用一根青茅草从唢呐的喇叭处穿过哨子孔即可,这样,我们的唢呐就自然吹响了,而戏弄我们的人会出现头疼肚痛现象,他自然会来找我们,求我们放他一马,我们会以一种教育的口腕提醒他一两句即解,如果不求解,他会不好受,甚至挨死。
        问:青草有什么用处吗?
        答:青草虽然是一种普通的植物,但瑶族民间普遍认为它有驱鬼、镇邪、招福、防病等作用。
        问:在结婚或建房时,一般安排唢呐师傅在哪地方吹奏?
        答:在祖宗牌下面,堂屋正中吹奏。
        问:唢呐师傅供桌上摆的是什么呢?
        答:主要是两挂肉,两碗酒,一碗玉米,将钱放到玉米中,一个香炉,烧三根香,香炉中装满火灰便于插香。以前还有一只活鸡,点一盏煤油灯,同时还要摆放一碗糯米饭和四块豆腐。
        问:你们这里有没有一些关于唢呐的传说故事?
        答:我们老人懂得,我们只懂得唢呐怎么吹,但对唢呐的来历不知道。
        问:吹奏唢呐有什么禁忌吗?
        答:没有什么禁忌。但是,听老人讲,以前在农历五月二十九的时候是不能吹唢呐的。现在不同了,随时随地都可以吹。
        问:你们这边结婚一般在一年的哪个阶段?
        答:我们这边一般是在九月份以后开始有。
        问:去年你们吹了多少场次的婚礼唢呐呢?
        答:我们去年吹了十五场左右。
        问:你们参加这些喜事活动,最远到哪里呢?
        答:近的在本弄场,远的到外县,如巴马县、大化县等等。只要有请,我们都去。
        问:我们这一带懂得吹奏唢呐的人多不多?
        答:不多。主要是年青人不愿学,懂一点的又常年外出打工,现在熟练的都是我们这帮老人了。
        问:现在你们年纪逐渐老了,等你们吹不出唢呐声时,谁来接替你们吹奏下去呢?想过吗?
        答:想过。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做好转帮带工作,利用节假日和农闲时节,组织年青人来一起学吹唢呐,力争教一个,会一个,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多为我们出主意,想办法,让唢呐在瑶山里永不断声,流传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