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瑶族文化 > 理论探讨 正文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

2016-05-17    来源:大化县民族中学 作者:韦青岚    点击:1354次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

大化县民族中学 韦青岚

 
        【摘要】: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环境,其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要有效地提高其语文写作能力须有独到的方法和策略。
 
        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 其最高境界就是“写”——作文。作文作为识字、阅读、理解、表达、书写的综合性能力最高体现 , 向来被广大师生所看重。然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大部分学生由于受到成长环境、家庭生活及民族方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熏陶,其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要有效地提高其写作能力有较大困难。为此,本人根据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写作能力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唐代大文人杜甫最宝贵的写作经验,他告诉我们想“妙笔生花”,必须读破万卷书。可见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学生写作的基础,语文教师要依时进行有效的指导。
        1. 每日坚持阅读 。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大部分都来自于农村,地处偏僻,远离社会文明,孩子们读书的起步相对较晚,有的七八岁才入学,很多家庭连一本书都没有,更别说是儿童读物了,所以在学校里进行写作指导难度很大。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们心中没有很好的素材,即使掌握再好的写作方法,写出的文章也是苍白无力的。因此,我要求学生每日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 30 分钟的阅读。这是自由读书,但不是无目的自由,教师要进行一些指导。具体做法是根据每册语文课本后面所推荐的名著读本为主,制定每学期的阅读计划,提出相应的要求,然后进行读法指导,读后开设班级故事会等活动来为学生提供叙述、交流评论故事的平台,最后通过练习来巩固。
        2. 做好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正好解决了“学生难为无文之作”的苦恼问题。那么,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读书笔记呢?
        读书笔记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认真摘抄。摘抄名言警句、优美片断、自然科学知识等。这虽然不算作文,但是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作文材料。
        第二、不断归纳。要求学生写出文章的要点或故事的梗概,这是学生分析与综合思维形式的具体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布局谋篇的能力。
        第三、记录感想。即读后感,表达方式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它具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交叉使用的特点,是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3. 读写并行。阅读是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思想内容,写作是把思想内容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二者相互统一。我们语文课本里就有大量优秀的写作范文,关键在于老师要善于引导。例如,我在讲授林莉的《小巷深处》时,先让学生构思自己怎么写《我的母亲》,然后再把自己的思路说出来,最后把自己的思路和作者的思路比较,看有什么异同。当学生要写一篇题为《亲切的怀恋》作文时,我叫学生思考能否引用我们语文课本中哪句诗句或哪个片段来作文更感到亲切更富有文采,这样很多同学就会联想并运用到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名句: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如果常常这样把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就会很高,进步也很快。
        二、观察是写作的原动力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生活单调、枯燥、缺乏作文素材,获得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就是观察。为了让学生掌握写作文的方法,就应更多地指导学生懂得如何去观察生活,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
        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周围人的生活,在教会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同时,也应教会学生观察的顺序和方法,告诉学生在观察时要多想想“为什么”,要仔细观察。如观察周围熟悉的人:同学、老师、亲友、邻居等,要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身材、衣着、外貌、神情各有什么特点,有哪些独特的个性,观察人物的不同举动、不同姿势及动作的持续变化等。
        其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作文素材,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新鲜事或兴趣事,有选择地写作。教师要开展各类有目的的活动,如班会、问题活动、劳动等,这些活动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作文内容。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有选择地观察,确定观察点,掌握观察的顺序,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动感情。
        三、练笔与生活相结合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往往因不同的民族习俗而拥有不同的生活体验,这也将是一笔不错的写作素材之一。但怎样使学生的生活在他们的笔端流淌呢?那就要训练出学生有一双慧眼,使其学会观察生活,捕捉素材。我一直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或观察片断并及时批阅。陶行知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我们要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运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本领去广泛地观察大自然,从而丰富感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此外,还要让学生去接触社会,深入到本民族的生活圈去,这样才能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从而在社会交际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
        四、作文与做人相结合
        “文如其人”,这句话说得太精辟了。通常人的心气高,其作文的格调也高;性情粗鄙,其作文也粗俗不堪。但这是后话,因为每个同学的作文都是有一个提升的过程。刚开始很多同学的作文意义都是表面的,泛泛而过,写不到心坎上去。我就告诉他们好的作文要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形而神,步步深化主题。于是,就让他们每天都去记住自己看到听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到的周围变化以及从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细腻地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大胆去批判恶劣行为的危害。一小段文章就是一个思想, 一篇作文就是一种心境。“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这样做人则坦坦荡汤,作文则浩浩荡荡。
        总之,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就必须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多读书,多写作,使其精神世界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