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新闻资讯 正文

五年瑶学路 丹心谱华章

2019-03-10    来源:大化瑶学会 韦汉国    点击:791次

五年瑶学路 丹心谱华章
——大化瑶学会成立五周年工作综述

韦汉国
       
       五年,弹指一挥间。
       五年,时光如流水。    
       2014年1月7日,一个值得深刻铭记和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作为瑶族民间社团组织之一的大化瑶学会正式宣告成立,标志着大化县瑶学工作突破零的禁闭,扬帆起航,载梦前行,向着收集、整理和研究瑶族历史文化迈开了新步伐,开启了新纪元。
       五年的期盼与守望,五年的探索与实践。作为年轻的民间学术社团组织,大化瑶学会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西瑶学学会的大力支持下,秉持“学会是阵地、会员是主人、学术是中心、活动是生命”的信念,遵照学会《章程》,牢记学会宗旨,紧紧依靠广大会员和瑶学工作者,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砥砺前行,不忘初心,共同谱写瑶学梦想、瑶学故事和瑶学奇迹的绚丽华章。

课题研究取得新成果
 
       瑶学课题研究是瑶学会的核心工作内容。瑶学会以挖掘、搜集、整理、保护瑶族历史文化为重点,紧密联系新常态下瑶学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正确把握瑶学课题研究工作方向,运用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瑶学课题研究,营造了良好的课题调研氛围,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
       制定征集提纲,明确研究范围。瑶学会成立伊始,理事会即着手制定了《大化县布努瑶历史文化资料征集参考提纲》,涵盖布努瑶历史文化、捕猎文化、农耕文化、节日文化、婚姻文化、丧葬文化、生育文化、宗教文化、服饰文化、娱乐文化、建筑文化、家居文化、饮食文化、地域文化等课题,确定重点选项13大项283个内容,为开展布努瑶历史文化史料的抢救和征集工作提供了依据,明确了范围。按照征集提纲,每年精选3—5个课题,制定课题计划,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步骤要求,落实课题负责人,做到一个课题一名理事,一名理事一个小组,一个小组一套方案,确保出调研成果,出学术精品,不断提高史料征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深入实地调研,形成调研成果。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瑶学会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开展瑶学研究最基本、最基础性的工作,采取“自主收集+集体捕捞”、“县内调研+县外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实行“21”课题负责制(即一名理事两个课题、每个会员一个课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瑶族历史文化资料的调查研究和收集整理工作,在学会内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每位理事及广大会员结合各自工作领域和个人专长,以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推动瑶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怀着对瑶学事业的浓厚感情,自选课题,自拟计划,安排时间,深入瑶寨,走进瑶家,认真做好瑶学课题研究工作,累计开展调研活动70多人次,足迹踏遍全县158个行政村276个布努瑶聚居屯,搜集到有关瑶族的起源、语言、迁徙、历史状况、社会组织、生产劳动、商品贸易、居住、饮食、婚姻、丧葬、节庆、宗教信仰、契约、村规民约等历史文化资料30多件(本),充实和丰富了瑶学资料库。在此基础上,广大会员先后撰写了《布努瑶杀牛祭祖源流初探》(蓝冠忠)、《探求布努瑶“祝著节”》(韦汉国)、《雅龙乡弄往村韦氏布努瑶族历代世系》(韦汉国)、《浅谈大化县布努瑶族民间传统饮食文化》(韦汉国)、《布努瑶之神“三娘圣母”浅谈》(韦添敬)、《浅谈瑶族祭祀神灵谱系》(蓝冠忠)、《大化县布努瑶民间主要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调查》(韦汉国)、《布努瑶住宅类型、建筑特征及文化内涵研究》沈向浓、《大化布努瑶节庆文化考察报告》(莫利细、沈向农)、《关于做好布努瑶祝著节庆活动的思考》(韦汉国)、《布努瑶的起源和形成》(蒙志祥、蒙桂周)、《浅谈大化布努瑶族服饰艺术》(蓝冠忠)、《大化县布努瑶民俗文化浅析》(韦汉国)等一批理论上有深度、学术上有见解、实践上有指导意义的瑶学调研文章,较好地完成瑶学课题研究任务,达到了学会章程提出的“繁荣学术事业,促进瑶学研究”的目标。为了扩大学术成果的社会影响力,瑶学会积极向上级报刊和有关学术研究机构推荐瑶学研究文章,《三月三》、《瑶学研究》等区内学术刊物先后发表了我会会员韦汉国、蓝冠忠、韦俊如等会员撰写的学术调研文章5篇。《大化瑶学研究》和《大化瑶族网》将这些学术调研文章择优予以发表,引发会员和读者的共鸣。
       出版瑶学专著,推动课题研究。自成立以来,瑶学会先后出版了《瑶族巫文化研究》、《大化瑶族习俗》、《布努瑶布洛西文化研究》等书籍(专著)3本,字数200多万字,洗刷了我县建县以来没有编辑出版瑶族历史文化书籍“零”的空白,对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瑶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瑶学研究的创新发展,在学术界和理论界引起良好的反响。

学术交流形成新常态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而睿智”。学术交流是学会的立会之本、活力之源,也是一个组织团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瑶学会本着“分享学术、碰撞思想、拓宽视野、助推发展”的原则,把搞好学术研讨交流、促进学科发展作为学会工作的新常态,积极组织广大会员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增强学会凝聚力,活跃学术思想,提高瑶学工作水平。
       召开工作年会,活跃学术氛围。瑶学会坚持把工作年会作为学会的“家庭盛会”来置办,作为探讨交流学术经验和心得的平台来安排,每年年初,瑶学会理事会都要精心组织召开工作年会,本着“突出主题,明确重点,探讨交流,凝聚力量”的主旨,邀请县府分管领导莅临指导并讲话,安排瑶学会会长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认真总结上一年度瑶学会的工作成绩,分析指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新一年的奋斗目标,提振了信心,鼓舞了斗志,凝聚了力量。全体会员以工作年会为平台,围绕瑶学工作在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等一些学术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发表学术观点,营造了善于交流、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较好地发挥工作年会作为畅通交流渠道、活跃学术氛围的作用。
       参加学术会议,开拓学术视野。瑶学会坚持把参加学术会议作为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切磋技艺,增进友谊的重要平台,先后派出理事会成员以及期刊编辑人员、网站管理员,参加广西瑶学学会在大化县举办的中国瑶族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百色市召开的广西瑶学学会年会暨西南地区瑶族历史文化研讨会,河池市瑶学会在都安县召开的布努瑶民族图腾崇拜研讨会;参加云南河口、勐腊县举办的瑶族历史文化研讨会。通过参加会议,得以聆听很多优秀的学术报告,学到许多学术研究方面的知识,对瑶学研究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以会议为平台,我会与会人员积极提交学术论文,发表学术观点,与来自同一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探讨交流,分享学术经验,开拓学术视野,广交学术朋友,助推学术合作。其中,我会会员韦汉国撰写的调研文章《关于做好布努瑶祝著节庆活动的思考》被收入西南地区瑶族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扩大了学会的学术影响。
       加强横向联系,丰富交流形式。“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会注重加强横向联系,主动与广西瑶学学会以及各县市(区)学会的沟通和联系,先后接待广西瑶学学会、河池瑶学会、云南瑶学会、都安瑶学会的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学习,配合和参与广西瑶族文化保护和发展促进会开展瑶族历史文化调研活动,河池学院少数民族文化研究课题组开展少数民族分布情况以及民族文化、教育、艺术、体育、卫生情况和各民族民俗文化情况的专题调研活动,广西艺术学院民族音乐理论调研组开展布努瑶族民间唢呐乐曲调研活动,虚心向老大哥、老教授们学习,博采众家之长,聚集学术研究的正能量,使瑶学研究“风生水起”,砥砺前行。同时,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先后组织部分会员到区内的恭城、富川、都安、巴马、南丹,区外的云南河口、西双版纳、金平、连南、乳源等地考察取经,学习各地学会在开展瑶学研究的先进经验,开拓了视野,交流了思想,增进了友谊,深化了共识,扩大了我会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促使学术交流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单独型向合作型转变,不断推动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取得新突破。


学术宣传取得新成绩

       加强宣传工作是社团组织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手段,是做好工作的内在要求。瑶学会注重发挥宣传的职能和优势,以会刊和网站为载体,切实加强学术宣传工作,努力为瑶学工作实现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创办学术会刊,搭建宣传平台。办好瑶学刊物,发挥会刊作用,始终是瑶学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4年10月,瑶学会启动了《大化瑶学研究》创刊号编辑出版工作,印发了《关于做好<大化瑶学研究>组稿工作的通知》,成立了编委会和编辑部,明确了主编、副主编和执行编辑,落实了相应的职责分工,制订工作计划,确定书刊框架,对编辑出版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为刊物出版亲笔题词,蓝瑞轩县长亲笔题写了刊名,还撰写卷首语,为会刊编辑出版工作给予鼓舞和动力。全体编辑人员坚持办刊宗旨,突出学会特色,克服办刊经验不足、经费缺乏的困难,虚心求教,精心策划,在封面封底设计上尽量做到美观大方、古朴厚重;在内插彩页上尽量做到主题突出、丰富多彩;在栏目设置上尽量做到灵活多样,彰显特色,并在刊物上专设“瑶乡文苑”栏目,用于选登一些优秀诗歌、散文、小说等,以增强刊物的文学性和趣味性。同时,严把选稿、审稿、修改、校对、排版、印刷等关口,确保有价值的文稿不漏件,大小错误不放过,论文格式符合规范,保证了刊物质量。2015年元月,经全体编委和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大化瑶学研究》创刊号正式出版。该创刊号采用国际流行大16开本,128个页码,印量600本,近12万字。设有“卷首语”、“政策文件”、“机构文档”、“讲话报告”、“史源探究”、“调查报告”、“民俗炫图”、“瑶乡文苑”、“瑶族人物”共栏目,发表有关领导讲话、报告以及瑶学专家、会员的学术论文、调研报告、诗歌散文等文章27篇,内插有关瑶族节庆、服饰、文物等民俗炫图20多幅,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可读性、学术性强。五年来,《大化瑶学研究》已出版3期,从宣传和学术的角度,讲好学会故事,发出学会声音,对内凝聚力量,对外树立形象,刊物的宣传效应不断扩大,出版质量明显提升,成为广大会员探讨问题、交流信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一块园地。
       创建瑶学网站,拓宽宣传渠道。瑶学会成立伊始,就把创建《大化瑶族网》作为学会加强宣传工作的一项首要任务来抓,成立了网站筹备工作小组,安排专人负责网站筹建工作,确保网站建设进度和质量。2014年9月,作为一个以布努瑶族为主要报道对象、兼顾报道其他民族的合法的瑶族资讯门户网站的《大化瑶族网》正式运行。网站设有新闻资讯、瑶族文化、瑶族社会、瑶区经济、瑶族历史、瑶区教育、瑶区旅游、民族知识、民族理论、调查研究、政策法规、专题专栏、瑶乡图库、瑶乡文苑等十四个栏目,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知识面广,可读性强。为了丰富网站内容,提高网站宣传质量,扩大和提升网站的影响力,2016年中旬,瑶学会对《大化瑶族网》进行全面升级改版,网站改版后,栏目由原来的14个增至41个,容量强大,功能完美,越来越满足互联网高速发展以及广大会员、网友的需要。网站自运行至今,编发学会工作动态新闻信息,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发表会员撰写的新闻信息、学术报告、调研文章达400多篇(幅),网站性能可靠,安全稳定,已经成为学术宣传的平台,展示成果的窗口,弘扬主旋律的途径,传播正能量的渠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服务瑶区展现新作为
 
       积极建言献策,发挥参谋作用。开展决策研究和建言献策活动是学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学会发挥参谋作用、服务瑶区发展的具体体现。瑶学会成立以来,始终把决策研究、建言献策作为一项工作来抓,结合县委、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决策研究、建言献策活动,较好地发挥智库和参谋作用。2014年9月,瑶学会会同县政协专题调研组,深入全县16个乡镇以及50多个行政村,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方式,就脱贫攻坚工作进行调研,形成了《大化瑶山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呈报县委、县人民政府。时任县委书记韦朝永在调研报告上作出了批示,要求财政、发改、扶贫等有关部门按照调研报告提出的意见建议,草拟关于深化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方案,提交县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实施。这次调研,对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瑶学会围绕县委、县府关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把与瑶族聚居区经济发展重大、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会调研的重点,采取县内调研与县外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组织会员深入瑶寨、深入基层,开展涉及瑶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研究,形成了《大化瑶山旅游资源精准开发问题探讨》、《大化瑶山发展现代农业之我见》等多篇调研报告,提出具有一定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18条。其中,有10多条涉及经济、社会、旅游、扶贫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被吸纳到我县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工作计划中,推动了项目建设、精准扶贫、旅游开发、产业转型发展、城镇风貌改造等各项工作的落实,助推瑶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与文化研究,助推文化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是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呼唤,也是县瑶学会孜孜以求的目标和方向。2014年,我县第九届布努瑶祝著节庆活动筹备工作启动后,瑶学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参与县城主会场筹备工作,同时派人深入七百弄、板升、雅龙、北景、百马、江南、六也等乡镇,指导各乡镇分会场的祝著节庆活动,使主、分会场活动内容精彩纷呈,富有民族特色,得到了社会各界、各族群众的好评。通过举办祝著节庆祝活动,促进了瑶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较好地发挥瑶学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2015年4月,广西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已经出炉,我县雅龙乡盘兔村板多屯、板升乡弄立村二队榜上有名。为保护传统村落,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瑰宝,从当年4月中旬开始,县瑶学会会长莫利细亲自率领部分会员,深入板升乡弄立村二队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保护传统村落的意见建议,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采纳。2015年9月,县瑶学会常务理事蓝海芬带领部分会员,围绕民居建筑、民族图案、文化宣传、特色旅游、特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工作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在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情况以及存在问题,并在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认真撰写调研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县委、县府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大化是“密洛陀文化”的发祥地,拥有“布努瑶文化之乡”的美称,但建县以来,由于财政困难,尚未建有一个专门用于展览瑶族文化遗产的博物馆,“馆藏”工作严重滞后。为了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瑶族文化,推进瑶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瑶学会于2016年下旬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撰写了《关于建设大化县瑶族博物馆的建议》,建议县委、县人民政府立项建设集科研、展示、收藏、演示功能于一体的瑶族博物馆,推进文化大化建设。该建议引起了县委、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组织人力和财力认真做好项目申请、注册登记和建设规划、用地审批、环保评估、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建设等各项工作。2018年初,民族博物馆作为建县30周年献礼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并将其定位为民族文化的收藏中心、宣传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教育中心。布努瑶服饰是瑶族文化的标志和亮点,被誉为瑶族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最值得珍藏和发扬光大的文物珍宝。如何保护与传承瑶族服饰文化,不断提高瑶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广大瑶族干部深深思考并研究解决的问题。县瑶学会审时度势,及时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倡导瑶族干部职工穿着本民族服饰的建议》,提交县委、县府及有关部门,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采纳。2018年8月,县府作出了《大化瑶族自治县关于推行穿着瑶族服装的决定》,并以议案的形式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在全县掀起了“保护瑶族服饰”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拥护。
       此外,瑶学会还先后组织召开民族文化图腾座谈会、布努瑶历史文化研究会,同时派员参加县委、县人民政府组织召开的布努瑶文化保护传承座谈会。每次会议,与会会员站在“打造文化大化,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从学术的角度,围绕会议主题,大胆阐述学术观点,充分发表学术见解,为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献计献策,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充分体现了会员们对布努瑶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执着,对布努瑶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追求。

自身建设呈现新气象
 
       加强自身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学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证。瑶学会始终牢固“打铁需要自身硬”的理念,以增强学会凝聚力、影响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为主线,切实加强学会的学术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凝心聚力打好自身建设的“组合拳”,努力把学会建设成为战斗力最强的团队、最温暖的家园、最优秀的学术团体、出精品出人才的阵地。
       加强组织建设,提升管理水平2014年1月7日,瑶学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常务理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其中莫利细为会长,韦汉国、黄格为副会长,沈向农、蒙志文、蓝振锋、韦昌鹏、蓝冠忠、蒙惠琴为常务理事,蓝振锋为秘书长,黄仕华、韦金桃为副秘书长,班子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实现了优化组合,为瑶学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2016年5月,为了进一步增强学会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学会的职能作用,瑶学会按照《章程》要求,又聘请潘英锋、蓝志柏为名誉副会长,充实了班子力量,增强了学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17年7月,为了顺应民间社团组织调整和改革的形势需要,瑶学会重新调整充实了班子成员,决定由蓝志柏担任会长,潘英锋、蓝建文为副会长,蒙柏江为秘书长,班子成员全皆由瑶族民间人士来担任,突出了“民间”特色,彰显了年富力强和德才兼备,大大提升了学会的服务管理水平。
       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制度基础。有道是:“无规矩不成方圆”。瑶学会先后修订和完善了理事会职责、常务理事职责、正副会长职责、正副秘书长职责、办公室职责,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调研工作制度等,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各项制度办法,使瑶学会的日常管理有章可循,工作步入良性循环,有利于打造创新能力强、学术水平高、内部管理规范、有影响力的学术团队。
       做好会员工作,激发学会活力。一是加强会员队伍建设。本着“会员是学会的骨干力量,是学会生存之本”的理念,广泛团结和组织各民族工作者、瑶族民间传承人、离退休老同志以及社会上热心瑶学事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学会组织中来。目前,学会会员已发展到70人,初步形成一支以研究瑶族历史文化为主的会员队伍,队伍建设彰显新气象。二是积极向上级学会推荐会员。广西瑶学学会是广西瑶学学科的最高学术组织,代表着自治区级最高学术水平。县瑶学会积极向广西瑶学学会推荐会员,目前有3名会员被广西瑶学学会吸收为新会员,会员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三是加强与会员的沟通联系。按时给会员寄送学会会刊和信息资料,畅通与会员的信息沟通渠道,密切会员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通过学会自己的网站,将学会的信息及时在网上发布,为会员提供一个便利化的信息服务平台,使学会真正成为“会员之家”;四是组织会员外出考察学习。先后组织部分会员外出考察学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经验,提振了信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瑶学工作永远在路上,永远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回首过去,感慨万千;展望未来,信心百倍。可以坚信,只要有党委的正确领导,有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有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瑶学工作将会迎来更加明朗的春天,续写更加壮丽的诗篇!

       (未经同意,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