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瑶乡文苑 正文

大化江南瑶寨盛开孝心花

2015-02-01    来源:班留香    点击:889次
 大化江南瑶寨盛开孝心花

班留香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旋律时,我的脑海里就蹦出两个字:感恩!“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就是鸟儿的感恩;“羊有跪乳之恩”。这是羊群的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 人类的感恩。 
   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傍晚时,他感到疲惫万分,饥饿难挨,而他推销的却很不顺利,以至他有些绝望。这时,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却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令男孩感激万分。许多年后,男孩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位患病的妇女,因为病情严重,当地的大夫都束手无策,便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外科大夫为妇女做完手术后,惊喜地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热情地给过他帮助的年轻女子,当年正是那杯热奶使他又鼓足了信心。
    结果,当那位妇女正在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时,却在她的手术费单上看到一行字:手术费=一杯牛奶。
   这年头,人们很少感动了,对什么都不再感动了。即使他们还会感动,也只是感动于只有他们才会感动的对象。其实,这个世界是有些共同东西的。看了这则故事丝毫不为所动的人,没有一点反思的人,他们的情感世界一定暂时缺少了一点很重要的东西,或者永远失去了一些最宝贵的东西!以上所说的是书中的一个感恩故事。而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个真实动人的感恩事迹:因为知恩图报,他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灵;因为懂得感恩,他演示了瑶山温馨的大孝颂歌。他,就是我们瑶家儿子的中校军衔----瑶山中的爱心人士---原广州军区某边防师侦察部队越南语翻译官韦胜山。
     出生在瑶山中的同胞兄弟姐妹,虽然大家都饱尽了贫困生活的折磨,但是大部分人从咿呀学语到蹒跚步行至背着书包上学到成家立业,一路上都一直有着父母双亲的陪伴,多少的艰辛再回首还依然是那么幸福!而韦胜山就没有我们这么幸运了。正常情况下,孩子的一生中只有一个父亲一个母亲就足够。可他的一生中先后有三个父亲三个母亲:有同父异母的一个二姐、有同母异父的一个大姐二个哥、有同父同母的一个三姐;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一个大哥与六个妹。十二个兄弟姐妹中,只有他和一个三姐是亲生的同胞姐弟。可想而知,他是在怎样的一个复杂和艰辛的家庭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下来。
   诗人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作家马德也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只是颠倒其中两字,意境却大不相同了。两句之中,我更倾向于后者。如果说泰戈尔的话语中还存在对这个世界的无奈、愤懑,那么马德的话语中则是多出了一份坦然,一份大度,一份对世界一切苦难的感恩之心。印象中老师也曾说:“人从一生下来就是要到世上接受苦难的。”的确,又有谁能让幸福、快乐包围着自己——每时每刻每分每秒?苦难才是人生最主要的剧情,才是生活这杯茶的原味,因此,我们常怀恐惧、感怀敬畏才是。其实不然,若不是苦难,我们不会对自身有更深刻的认识,若不是苦难,我们不会蜕去稚嫩的外衣获得成长,若不是苦难我们不会感悟平淡而真挚的感情来之不易。韦胜山就是这样对苦难对生活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所以他活得更坦荡,更无所畏惧。
   尽管他一出生就失去了父亲,他的心很痛很痛,但痛又如何?它给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让他比同龄人理解更多,感受到了更多的爱。他拥抱了那些苦难,让它们融进他的身体,浸润他的灵魂,让他绽放夜莺般动人的歌声!苦难让他更坚强。他做到了: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韦胜山,既是个苦命的小孩子,也是个幸运之儿。出生不久,亲生父亲就暴病离他而去。一岁多时,继父便走进了他的生活。在童年记忆中,继父永远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幼小的他在继父那里找到亲生父亲给予的浓浓关爱。因为家庭贫穷,生活艰难,继父虽然没给他添过什么新衣,也没能买过什么好吃的,但继父却有颗灼热的心,一直默默地支撑着他所栖身的那个残缺的家。在那青黄不接的年代,让他和那些有父母的孩子一样顺利地完成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在他上中学时,由于母亲因年纪太大而不能再给继父传宗接代,封建观念很强的继父,又不得不重新回到大山老家去,另娶一个刚死丈夫并带着五个幼小女孩的盲眼寡妇为妻,一年后那寡妇其生了一个女儿。
   继父用大半生的心血凝聚成胜山十五年成长的养分,继父用自己那体弱多病的身躯给胜山开辟了一条成长的坦途。高中毕业后的胜山选择绿色的军装,在部队里磨练了二十五年。有一种感情,来自血肉,来自灵魂深处,它是感恩之情。感恩,是一团温暖的火焰,给我们慰藉与力量,鼓舞着我们负重前行。在人生漫漫长路上,我们应该学会去感恩这亲情。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感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当韦胜山成为一名军人后,他念念不忘瑶山中的继父,尽管当时战士津贴仅仅每月六元,但他每个月都节俭些款,等到春节寄出或者买些衣服给继父。并且还千里迢迢把继父从深山瑶寨中接到城里一起住。因继父不习惯城市生活,所以不久又返回了大山中。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字里行间流露着母子深情,字字句句倾诉母爱之魅力。我们如今正沐浴着母爱织成的阳光吮吸着充满母爱的琼浆玉露。母爱伟大,父爱亦然,父母给予我们的是他人所不能及的无私的爱。
  20035月5日夜晚22时,98岁高龄的胜山老母亲不幸病逝,而远在浙江工作的他因非典的缘故没能返回。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痛心处。母亲的突然离去,撕心裂肺的他在异乡洒下了悲痛的泪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失去了母亲,从此他更加思念大山里的继父。
    20106月14日,他和女儿、大哥、大嫂、外孙子文武以及姑丈夫妇一行七人,带着被子、蚊帐、毛毯各一床以及鞋子,猪油、面条、大米几十斤,驾着车子从南宁返回瑶山区大化县江南乡探望继父,遗憾是他老人已离家出访养女,未能见面,大家只好失望而归。
       2012年元宵节那天,他又买了一千多元的年货从南宁专车再次走进大山里看望年老的继父。车子缓缓驰进瑶山村,小村庄一下沸腾起来,白发苍苍的继父也拖着蹒跚的步子出门迎接。多年不见,八十多岁高龄的继父老泪纵横,父子俩紧紧相拥而泣,催人泪下……他给继父送去了米、油、还有很多冬衣、鞋子,寒冬中温暖了老人家的心。2013年大年28日那天,尽管天下着毛毛冷雨,可他还是率领妻子、女儿、外孙女文彩一行专程给老人家送去了年货......尽了一份孝敬心!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在生命的旅途中点燃了一盏明灯;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掌握了人生宫殿一门门的钥匙;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在人生的海洋中拥有了一艘坚固的船;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鸟儿拥有了调节平衡的尾巴……父母是生命的源头,是儿女生命的根,虽然继父不是他亲生,但他很珍惜继父给他付出那十几年的心血。别时,他给继父留下一笔生活费,满脸沧桑的继父用那饱经风霜的双手紧紧握住胜山的手,再次泪流满面……韦胜山对继父的孝心在当地大化县江南乡法棠村仁里屯传为佳话。
  树木感恩大地,用绿色装扮大地。风雨感恩天空,用彩虹描绘蓝天。万物感恩阳光,用生长迎接阳光。感恩是春天美丽的花朵,感恩是大地香甜的果实。感恩是天空洁白的云朵,感恩是人类永恒的风景。因为有了花,世界才芬芳,因为有水,自然才清凉,因为有了爱,生活才甜蜜,因为有了感恩,幸福才徜徉。感恩,世间不可缺少的的品德,让我们和爱心人士韦胜山一起携起手来,把感恩化为爱心,让它在我们贫困的大瑶山中永远传扬下去,让它在我们瑶山中不断地延伸和升华;让那感恩的幸福之花在我们瑶山漫山遍野中争先竞放,让我们的千山万弄瑶寨处处充满着和谐与温馨! 
  阎维文的一曲《母亲》歌词:“不管你走多远,不管你官多大,什么时候都不能忘咱的妈。”这质朴的语言,深沉的感情,感动了多少人啊!的确,无论我们多大的年纪,无论我们多高的官职。在父母眼中,我们永远是顽皮长不大的孩子。正如老人们常说的:养儿一百年,常忧九十九。不错,父母对爱儿的责任,只有当他们长眠于地下之时,才得以解脱啊!
   最后,我还是要把《咱爸咱妈》中崔京浩演唱的这首主题歌《父亲》献给韦胜山的继父以及天下所有的父母:那是我小时侯 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 
   等我长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 
   想儿时 一封家书千里循叮嘱 
   盼儿归 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都说养儿能防老 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 
   都说养儿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 
   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都能够平安度春秋! 
   饮水思源,尽管出生在平原壮族环境的他,仍然永远不忘生活在大石山区的贫困瑶族孩子们,因贫穷,很多孩子还在温饱线下挣扎,所以他时刻都在牵挂着山里的孩子。一次偶然对贫苦瑶民的遇见,不仅让他心灵震撼、沉思,而且他即刻付施行动……将爱心传递到了需求帮助的瑶民那里;从而又使爱心在瑶山温暖下长大,让人们也义无反顾的去参加情系瑶山献爱心行列中。这既是真情又是人性的反哺,感天地动人情;尽管捐助很微薄,但那绵绵的情意,却燃起了山里孩子的希望;爱心,又在瑶山里悄然地传递着……
   20116月30日,韦胜山因工作需要前往大化县七百弄乡弄呈村参加布努瑶祝著节,这一行使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那里真太穷太穷,那里的瑶族兄弟姐妹太苦太苦……那儿简直是除了沙漠之外的另一个不毛之地。”上帝赐予七百弄神奇壮丽天下独绝的美景。既让它拥有世界上发育最典型的喀斯特高峰丛深洼地貌景观,又是一个被魔鬼诅咒的地方。魔鬼偷走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和土。因此多少年来它一直是广西贫困山区的代名词。韦胜山说,七百弄那里的孩子不用说读得起书,连吃饱饭都成了问题。他回来之后陷入深思。“也许不只是那里,还有很多很多地方的孩子吃不饱饭,读不起书,我得做些什么去帮帮他们……”“不要你捐个上百上万的,就是几块钱,也许能让山里的孩子吃一个星期的饭菜,买一个学期需要的学习用具,而且这样奉献才是最值得有意义的……”
        作为瑶族儿子的韦胜山,他首先想到了瑶山里面的孩子。他一直寻思着成立一个爱心小组之类的组织。2011年10月份,他自己便创立了一个“江南瑶山互助家园”QQ群。并不断地鼓动身边认识或不认识的网友们加入他的爱心群。他说“我们要高调献爱心,让爱心传遍深山瑶寨和大江南北以及世界每一个瑶族心目中,让真情、让爱去温暖每一个贫困瑶族同胞的心……”韦胜山的真情、热情与激情终于感动了入群的爱心人士网友们。不到一个月时间,爱心群一下子就拥有了一百七十多人的“大家庭”。 
        近年来,他已经先后十几次深入到最遍远的瑶山区平果和大化学校献爱心,给孩子们送去冬衣、书桌、床铺等等。特困山区瑶族学校处处留下他爱心的足迹。他那份爱心:犹如一股拂面的春风温暖着瑶家孩子的心灵;又似小小的荧烛,聚在一起变成一盏永不熄灭的心灯,照耀着瑶山孩子们前进的道路;又像潺潺流水缓缓流进孩子们干枯的心田。
        写到此,记得基督教有段保罗的名言:“我凡事给你们作榜样,叫你们知道,应当这样劳苦,扶助软弱的人。因为施比受更为有福。”虽然我对宗教并不信仰,但我非常认同这句话。特别在我们当前这样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这种情怀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其实我个人也是如此的。
        当一个人在奉献爱心、扶助弱者的时候,他一定才是最完美的,自有一种荡涤自己与他人心灵的力量。然而唯一可惜的就是,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太多冷漠的面孔,还有太多只肯为名利奉献,而不愿奉献爱心的人们。
       我历来深信,唯有真心相互关爱的人们,天天才像过节。所以,凡奉献爱心的人,他一定会是天天都在过节。韦胜山就是这样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人,为瑶山儿女们在艰难求学路上撒遍了爱心的种子;在大山贫瘠的土地上种植了抽枝吐蕊的感恩希翼。
       (作者系大化县江南乡陇汉村)

       (编辑:韦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