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瑶族文化 > 瑶族体育 正文

布努瑶民间传统娱乐体育——斗 鸡(图/文)

2024-02-19    来源:韦汉国    点击:1831次
 
        斗鸡,布努瑶话叫“bid gab cibmjuok”,是布努瑶族富有民族文化色彩的传统比赛习俗,也是一项民间消遣娱乐体育活动。
        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记述的斗鸡活动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据《左传》记载:“季、郈之鸡斗。季氏介其鸡,郈氏为之金距。平子怒,益宫於郈氏,且让之。故郈昭伯亦怨平子”。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遗憾的是,在史料中没有关于瑶族民间斗鸡习俗的记载,但可以推测,瑶族作为整个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名成员,虽然当时处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贫困,********。既然当时存在“民间斗鸡”现象,瑶族即使没有“目染”和参与其中,也难免“耳濡”一些,从中受到启发和影响。也就是说,斗鸡在瑶族的发展史上可谓源远流长。
         布努瑶族斗鸡一般没有正式的场地,也没有固定的集聚场或娱乐场,多选择在室外空旷的平地上举行,在哪里举行那里就是一个临时的“斗鸡场”。每到春节、祝著节或重大的喜庆日子,家里驯养有斗鸡宠物且爱好斗鸡的瑶家小伙子,纷纷自发拿出斗鸡来,举行斗鸡比赛娱乐活动。届时,无论耄耋老人还是垂髫小童都自发前来观看,场面观者甚众,热闹异常。
        斗鸡规则主要来自于经验上的积累,多是人们口头或约定成俗的规定,没有书面记载。斗鸡之前,先在平地上用竹围围成一个圆形,直径一般4—5米,高度大约1—1.5米。一般来说,除了自娱自乐以外,凡属于斗鸡比赛活动,所有参赛的鸡都要按照体重、品种分类排序,以体重相近或品种相同的两鸡为一组进行淘汰赛,如有单数则抓阄,抓到“下一轮”者则等得下一轮比赛。每轮比赛都计时间(多为1个小时),两只公鸡拼死恶战,最终以赢的场数多及比赛时间长为优胜者。凡是被打跑打叫、趴地一分钟不起、三次不还嘴不起斗的皆算输。如出现一方的鸡被明打或其他原因死在赛场上的,死鸡为输。在比赛中,参赛双方有要求暂停的权利,如打斗过一两盘或者5—10分钟之后,经双方或一方要求暂停,双方可以把鸡抱起,给鸡喂水、喷水,用湿毛巾浸把鸡头和鸡喙内的淤血洗净,以利于恢复疲劳,继续战斗,但不得喂食、喂药。同时,由于鸡类是怕人的,不论斗鸡如何精彩,都不准拍手叫好,否则会吓跑斗鸡,惹怒对方,不利团结,影响赛事。
         布努瑶族的斗鸡品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本地驯养的土鸡,即“家鸡”,这种鸡因遗传基因的缘故,身体矮小,行动缓慢,打斗不灵巧,抗击打能力低。另一种是斗鸡场饲养的的斗鸡,这种鸡骨骼粗大,嘴如鹰嘴,爪子锋利,进攻速度快,躲闪巧妙,非常灵活。当然,虽然这两种斗鸡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但同时也都有其不足的地方。但是,从头冠、眼嘴、脸项、腰爪以及骨肉、毛色来看,正规斗鸡都优于瑶家饲养的老品种土鸡。因此,不少的瑶族家庭开始把目光转向斗鸡养殖场,选购那些具有纯正斗鸡血统的“斗鸡”品种来驯养,以期在斗鸡比赛中叱咤赛场,把握胜券。
        斗鸡,从娱乐方面来说,它是布努瑶民间一项大众化的娱乐活动,具有“娱人”功能和很高的竞技观赏价值,颇受人们的喜爱和热捧。不少年青人借斗鸡之机,以鸡会友,相知相识,展示本领,寻觅意中情人,搭建爱情鹊桥,而老人们则欢聚在一起,品尝佳酿,话旧叙新,观看比赛,享受斗鸡乐趣。从文化方面来说,它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现象,是民间传统文化的桥梁,对弘扬瑶族民间体育艺术、推动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图/文  韦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