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瑶族文化 > 理论探讨 正文

建立红水河流域密洛陀文化圈初探

2015-05-26    来源:河池市民委 作者:韦标亮    点击:1042次

建立红水河流域密洛陀文化圈初探

●韦标亮

 
        布努瑶是瑶族众多支系中人口仅次于盘瑶的一个大支系,主要居住在都安、大化、巴马三个瑶族自治县及红水河流域其他县(市、区),人口50多万。瑶族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的民族。早在五千多年以前,瑶族先民蚩尤、三苗部落便先后同炎帝、黄帝及尧、舜、禹部落逐鹿中原,开拓了长江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奠定了基础。在以后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瑶族先民因不堪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剥削而不断迁徙,最终在祖国南方和西南地区崇山峻岭中建立了自己的家园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以盘瓠文化和密洛陀文化为代表的神秘多彩的瑶族文化。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弘扬盘瓠文化,2007年曾有学者发出建立南岭瑶族盘瓠文化圈的倡议。盘瓠文化圈至今有何发展,笔者无从了解,但建立密洛陀文化圈正是时候。因为在国务院[2009]41号文件的指导下,广西区党委、区人民政府及红水河流域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红水河流域世界级生态旅游区的建设。红水河流域生态旅游区建设的项目内容大致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族文化三大类。而以都安、大化、巴马三个瑶族自治县为中心的红水河流域各县(市、区)的民族文化资源,尤以布努瑶的密洛陀文化最具独特。所谓“密洛陀文化圈”,指的是密洛陀文化存在和影响的范围。在这个圈的前面加上“建设”两个字,目的是通过人为的作用,让这个圈不断弘扬光大,熠熠生辉,服务人类,服务社会。为此,笔者建议,借助红水河流域生态旅游区建设的大好时机,建立瑶族密洛陀文化圈。现将笔者的构思阐述于后,以供研讨。
        一、构建密洛陀文化圈的重要意义
        首先,建立密洛陀文化圈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弘扬布努瑶传统文化。2004年6月,国家民委在北京召开了“民族文化座谈会”,专门就如何抢救和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问题进行研究部署。从那以后,一个挖掘、整理民族传统文化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河池市的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布努瑶的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在有关部门的艰辛努力下,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众所周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一种强势文化也在冲击着濒临灭绝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让我们有一种“狼来了”的危机感。化解这种危机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整理,自觉地掌握民族文化发展的规律,预测、预设民族文化的未来走向。建立密洛陀文化圈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密洛陀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发展。
        其次,可以进一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文化的基础是族群,一个族群自然而然形成一种文化。血缘及文化传统相似的族群,常常又会形成一个空间范围很大的文化系统。瑶族由多个族群(即支系)组成的,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的族群文化,如盘瑶有盘瓠文化,因为盘瑶的图滕崇拜是盘瓠,所以又称盘瓠文化。布努瑶有布努瑶文化。都安、大化、巴马及周边各县的大部分布努瑶都崇拜密洛陀,把密洛陀视为创世始祖,说明他们都是一脉相承的族群,是他们的先祖创造了光彩斑斓的族群文化,即密洛陀文化。这种文化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建立密洛陀文化圈,可以进一步发展密洛陀文化在布努瑶中的灵魂作用,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奋斗,再创历史新辉煌。
        密洛陀文化又是布努瑶的历史、社会形态、生产生活方式、行为模式、思维方法、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的综合,是布努瑶先民创造的精神文化产品,是族群的精神支柱。建立密洛陀文化圈,让布努瑶人更加自信、自尊、自重、自励、自豪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既能提高自己的活动能力,又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
        再次,促进开放,加快红水河生态旅游区建设的步伐。2009年河池市提出打造生态民族文化名城的规划,随后全广西又全面开展红水河流域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建设密洛陀文化圈理所当然是生态民族文化名城和红水河流域生态旅游区建设的一个大项目。密洛陀文化是红水河流域独有的一种民俗文化,是河池市色彩斑斓的民族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建立密洛陀文化圈,既能为文化、人类学者和各种考察研究人员建立一个研究基地,吸引他们纷至沓来探访采风,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提高本民族的知名度,又能为旅游者打造一处旅游胜地,吸引各方游客络绎不绝地前来观光朝圣。文化一旦变成商品走上市场,就会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贫困落后的河池市也因此增加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门路。
        二、建立密洛陀文化圈的优越条件
        1.密洛陀文化内容丰富品位高
        密洛陀文化是布努瑶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学艺术、医药卫生和体育娱乐、宗教信仰的综合,内容丰富独特,品位极高。一是布努瑶人千古传唱的《密洛陀古歌》,被专家们称为可以与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乌孜别克族的《玛纳诗》、壮族的《布洛陀》相媲美的中国六大史诗。二是气势恢宏的《铜鼓舞》,1956年上京表演受到周恩来总理高度赞扬后,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每次区庆活动必须表演的文艺节目。三是铜鼓文化闻名海内外,中国原来被称为世界铜鼓之乡,全世界现存馆藏铜鼓2400多面,大部分在中国。而1994年普查发现,河池市民间收藏铜鼓就有1440多面,大部分分布在布努瑶聚居的东兰、巴马、都安、大化等县,河池市又被称为真正的世界铜鼓之乡。四是可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布努瑶传统节日祝著节。独特盛大的祝著节于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九日举行,会期五天。虽说是布努瑶的传统节庆活动,实质上却是布努瑶传统文化的大汇演,既杀牛汤猪祭祖,唱《密洛陀古歌》,歌颂布努瑶创世女神密洛陀的丰功伟绩,又跳铜鼓舞以庆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还开展打陀螺、射弩、赛马、斗鸟等文体活动以娱乐;既是族群内祭祖活动,又是与壮、汉及其他民族间的联谊会,周边村寨不少壮、汉族“老同”被邀前来观摩,宴席上边叙旧边喝酒边唱祝酒歌,恭贺对方万事如意,健康长寿。此外,五彩斑斓的服饰,庄严肃穆的大小还愿宗教活动,委婉动听的“撒旺”、“分比”、“分讲”、“呼也”民歌,独有的“垒石式”古代民居等等,精巧的民间工艺、神秘的瑶医瑶药,都极富研究保护价值。
        2.各地积累了保护、弘扬密洛陀文化的丰富成果和经验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河池市及布努瑶聚居县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都组织力量对密洛陀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保护工作,先后整理出版了布努瑶史诗《密洛陀》、《密洛陀古歌》,撰写了《布努瑶社会历史》、《布努瑶历史与文化研究文集》、《都安瑶族史》、《大化瑶族史》、竹简《都安瑶族史》、《巴马瑶族历史与文化》、《瑶族酒歌》、《瑶族风情歌》、《瑶族民间故事》、《瑶族风情长歌》、《离怨歌》、《望郎歌》、《瑶族布努语方言研究》、《巴马长寿歌》、《背带歌》、《中国布努瑶风情录》等一批布努瑶历史、神话、传说、故事、诗歌、小说及各种调查研究文章。都安、大化、巴马三个瑶族自治县每年都举办祝著节活动,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在挖掘、整理、保护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都亲自参与,有的甚至带头调查研究,著书立说,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为建立密洛陀文化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培养了一批骨干专业人才。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区民委、广西瑶学会和河池市历届市、县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长期努力下,培养了一批包括蓝怀昌、蓝汉东为首的“都安作家群”在内的文学艺术、民族文化、民族学研究专业和业余工作者,这是建设“密洛陀文化圈”的中坚和骨干力量。过去他们曾经为传承、弘扬密洛陀文化作出卓越的贡献,今后也一定会在密洛陀文化圈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红水河流域生态旅游区为密洛陀文化提供最好的展示平台
        中央和自治区政府之所以确定建设红水河流域生态旅游区,是因为这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密洛陀文化是红水河流域的民族文化资源中内容最丰富、最具特色、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旅游资源之一。红水河流域生态旅游区的建设,为密洛陀文化搭上了一个最大的展示辐射平台。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充分展示布努瑶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不但吸引千千万万的旅游者和文化、人类学者前来观光游览、考察研究,而且让密洛陀文化乘势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三、建设密洛陀文化圈的思路和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建设密洛陀文化圈有重要意义。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这是抢救和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的大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文明精神建设重要组成部分,非抓不可;密洛陀文化涵盖所有布努瑶分布区,但主要集中在都安、大化、巴马三个瑶族自治县,把密洛陀文化做大做强,可以有效增强自治县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从发展经济的层面来说,借助红水河流域生态旅游区的建设,把密洛陀文化整合形成产品推向市场,必定会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例如在都安或大化某地建一个规模庞大的密洛陀庙,其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可想而知的。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重要意义,才会产生建设的紧迫性。
        怎样加强领导?密洛陀文化圈的中心区域在都安、大化、巴马,所以建议都安、大化、巴马三县党委、政府应把密洛陀文化圈的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和领导,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整合人力、物力和资源,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密洛陀文化的研究与发展。
        2.努力培养密洛陀文化的传承人
        密洛陀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不少还深藏民间,因此我们要加大抢救、保护力度。抢救和保护需要一批传承人。问题是我们过去培养的传承人,有的已仙逝,有的已年逾古稀,有的已被提拔重用或远走高飞,有的改行,现有的绝大部分年过五旬,民族文化工作队伍处于青黄不接状态。所以要加强传承人的培养。培养的办法,一是由市或县举办培训班,既请老专家、学者前来讲课,又聘一些德高望重的民间巫公、艺人传授知识、技能;二是挑选一批文化程度高、事业心强的青年人到宣传、民族、文化等工作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专门培养,让他们成为密洛陀文化的传承人。
        3.突出特点,打造品牌
        密洛陀文化内容丰富,特点奇异鲜明,有的已挖掘整理,有的还深藏民间尘封未动,我们应该坚持边挖掘、边整理的原则,将那些特点奇异鲜明的项目进行精加工,形成品牌。如节庆活动方面,盘王节现已办成国内外闻名的民族节庆活动,盘王支系的9个自治县已经轮流每年办一届盘王节,布努瑶的祝著节也应该考虑其办成区内外闻名的重大节庆活动,都安、巴马、大化轮流办,适当时机再争取周边布努人口较多的县参与;历史人物方面,蒙李旺、罗定、蓝达边、蒙卜满、袁太和、蓝昌法等完全可以被写成小说或传奇故事;近代反抗斗争方面,西山十三次反围剿斗争,都阳六也保卫战,七百弄剿匪斗争,都可以编成电影、电视剧搬上银幕;舞蹈方面,应该组织专业人员整理改造师公舞和现已湮灭数十年的蚩尤舞,搬上舞台。还有大小还愿等宗教祭祀活动,民歌、服饰等都有打造品牌的基础。要制定适当的奖励机制,调动人们打造品牌的积极性。只要能打造出众多的品牌,密洛陀文化就会光芒四射。
        4.加强密洛陀文化的研究
        密洛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过去数十年虽然进行一些研究,并且在一些项目上取得卓著的成果,但对其产生、发展的规律、艺术价值、社会功能、未来走向还是知之甚少。民族研究会是研究密洛陀文化的平台,所以我们要恢复市县民族研究会活动,通过民研会组织专业和业余(包括离退休老干部、老专家、学者)研究人员深入瑶族民间调查研究,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筛选,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上升到理论,再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再创密洛陀文化的辉煌。
        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密洛陀文化是保存较完好的原生态民族文化,不管放在哪里都会自然发光,但过去宣传力度不够,她的知名度、影响力都不高。因此我们要统一规划,统筹资金,综合各种宣传专题,邀请国内外重要新闻媒体前来采访、报道。另一方面,各自治县要办好本县的报章杂志,如《都安文艺》、《密洛陀》报、《大化文史》等,印制各种画册、宣传资料、拍摄电视、扩大宣传。总之,要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和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努力提高密洛陀文化的知名度。
        (作者系河池市民族局原局长)

              (编辑:韦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