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瑶族研究 正文

关于瑶族历史文化几个问题的探讨

2019-03-25    来源:韦俊如    点击:2164次

关于瑶族历史文化几个问题的探讨
 
韦俊如
 
        瑶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且有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她的人口在270万左右,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0.18%。这个民族,勤劳、善良、热情、率直、豪爽,是世所著称的。但是,她历经沧桑,富于传奇,尤其时代变迁已进到了文明的二十一世纪,而她仍旧在披着神秘的面纱,致使国家民委的民族源档案里关于瑶族形成的起源依然缺少着让人信服的完整说法,令世费解,进而便引来了许多学者的好奇。顺此,笔者也想凑热闹,并以瑶族中的布努支系为粗线作肤浅初探。
        一、密洛陀是神还是人?
        传说远古时代,地球上没有万物和人类。上天下凡一个叫富华东.法化风的大神来创建地球家园。他首先口念神语,然后通过神力开造了比香和比地的大地方,紧随一挥袖子将那些堆满地上的金块银条来建成金碧辉煌的宫殿。建好这些后,他再念神语,造出了四个神童。其中一个是女的叫密本洛西.密阳洛,给封为人类神,之后被派到一个叫“月些月利”的地方去造人类、建天地、造九州万物……
        这就是布努瑶将“密洛陀”奉为人类始母的由来。至于后来她的子子孙孙辈们为何不再叫她本名“密本洛西.密阳洛”,而是简称她为“密洛陀”?笔者问过一些布努瑶老人,他们都回答说不十分清楚,但又都极力作推断说一定与对她的尊称有关,因为瑶语中的“密”译成汉语是“妈或母亲”意思。而“洛”语则有“老”、“最大”或者“开始”之意。综合就是“始母”的意思。
        密洛陀住在“月些月利”,而“月些月利”在什么地方?根据《密洛陀史诗》描述的“比长森林”以及“有云雾”的地方推断其可能在华夏的西北部。密洛陀住进那里后先造出了第一批大神,共九位。分别为卡亨,封为山神;罗班,封为为河神;耶芒,封为路神;央也,封为铁神;常修,封为阴阳神;常严柯,封为调解神;约雅,封为命名神;八沙拉巴,封为出差神;东桂托火,封为云雾神。这就是流传于瑶族同胞中所认定的密洛陀始母繁衍的第一代布努瑶人类神。
        出差神八沙拉巴后来告诉密洛陀,“洛立”那个地方,风景怡人,很适宜居住。密洛陀听从了八沙拉巴的话,便将原居住地“月些月利”迁徙到“洛立”,并在“洛立”繁衍了第二代九位大神,老大叫阿升,即汉语称他为蚩尤。从此,布努瑶就有了系统的起源传说……
        笔者在进行学术探讨,因而于这里有必要索根,布努瑶众多子孙都说密洛陀是人类的始母,那她是神还是人呢?笔者问过好多布努瑶人士,当然也包括这个民族的智者,他们都认为她是人而不是神。再有,既然说她是人,可她没有匹配,为何有儿子?
        在通过查阅一些有限史料以及集中了众多智者的共同探讨成果后认定,她的的确确是人,因为她是母系社会的一位伟大母亲。而后来她以及她的儿子们都被奉为神,那是因为布努瑶众多的子子孙孙们对自己的祖先的至高无上的崇拜所致,这没有疑问,它极正常,很自然。
        二、密洛陀与蚩尤的关系  
        密洛陀来到“洛立”后,又繁衍了第二代九位大神,即布努瑶人尊称的九位父老。老大叫阿升即蚩尤。蚩尤繁衍了四个儿子:张杨也、张杨仪、张杨三以及张杨四。广西河池市都安县下坳乡一带的八九十岁的布努瑶老人都会讲出这些关于密洛陀和蚩尤的神奇故事。尤其下坳乡弄麻村的老道公们在传唱布努瑶的“祭祀歌”时都唱到蚩尤的名字。他们说蚩尤是一位古代的战神,力大无比,声如雷鸣;是九群共八十一个兄弟的首领。传说是与黄炎帝族同个时代而形成的以他为领袖的九黎族部落联盟。
        这个部落,团结互敬,对人热情,但他们都嫉恶如仇,一见有不平之事就要以武力摆正,因而多见好战。现在于汉语的有关记载里,几乎都称蚩尤为“战神”。还有,他那时已经掌握了冶炼技术,他的士兵已经使用上金属兵器,因而他也被称为“兵器之神”。   
        后来,蚩尤带领众多兄弟与黄帝于涿鹿展开激战,最终不敌败走。可蚩尤的头跟铜铸一样坚硬,以铁石为饭,能在空中飞行;在悬崖峭壁上如履平地。黄帝怎么也捉不住他。追到冀州中部时,黄帝灵感突现,命人把夔牛皮鼓使劲地连擂九下,使得蚩尤他人惊慌,导致魂飞魄散,不能再行走了,最终被擒。黄帝命人给蚩尤戴上枷栲,紧着把他斩首。黄帝害怕蚩尤死后还作怪,便把他的身首分埋入两个地方。
        蚩尤被砍时鲜血洒在枷栲上,他死后,黄帝手下脱下枷栲抛掷于荒山,不几个月,那里却长成了一片红枫,片片叶子犹如他滴血的心……
        现在,广西一些少数民族与布努瑶通吃 “三月三”,即于这天用枫叶煮水伴糯米蒸熟来祭奠祖先。可为什么在索源中却只有布努瑶承认蚩尤为老祖呢?这得有待于有关学者或专家进一步的考究。
        蚩尤兵败被杀后,族人流散,一部分归附黄帝,仍为汉族;一部分则向他处迁徒,最后还是因区域不一则出现有瑶族、苗族和羌族等不同语言的族种。
        三、蚩尤的历史地位及其相关的边沿事
        文化索源。黄帝统一所有部落以后,带领百姓,开垦农田,定居中原,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文化根基,这是功盖千秋的贡献。但人无完人,他规定,凡归附于他的蚩尤族人可以同他的族人一起享受生产和生活待遇;而东奔西逃的其他蚩尤族人不准穿戴与黄帝族人一样的服饰,讲一样的语言和使用相同的文字;且还不停地对那些迁徒的人进行追剿。因而就落下了“不远不跑、不高不居、不荒不停”的瑶族历史背景。所以说,作为蚩尤部分族人之一的布努瑶,她的的确确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正因为她历尽沧桑,所以她除继承始祖的嫉恶如仇的天性外还于骨子里生就了和善的智慧品性。说白了,就是善于同情人。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也不论哪个民族人士,凡与布努瑶同胞交往的都知道,她是一个热情好客、诚信豪爽且不惹事的瑶族支系。
        边沿探究。蚩尤与炎帝的关系相当复杂,说法各异。一种观点认为,蚩尤可能一度臣属于炎帝或曾经加入以炎帝为首的部落联盟。但后来蚩尤与炎帝发生激烈冲突,并大败炎帝。
        以夏曾祐、丁山、吕思勉为代表的一些史学家,认为蚩尤即炎帝。他们以《水经注》对涿水的记载为主要根据,考证出蚩尤、黄帝对战的“涿鹿”和炎黄对战的“阪泉”实为一地。两次大战实为同一次,而蚩尤与炎帝之所指也便相同了。另外,蚩尤和炎帝都以牛为图腾,这与蚩尤在后世的图腾形象也是一致的。
        而另一种观点则出于另类角度,认为蚩尤为炎帝之后。二者属于同一部族,均为部族或其首领的称号。则黄帝先在阪泉之野击败炎帝部族,蚩尤部族作为炎帝后代,为报仇而与黄帝大战于涿鹿,战败之后,首领擒杀,部分族人则归顺黄帝为臣或者迁徒。
        但不论哪种说法,蚩尤于历史地位是崇高的,文明贡献是不可抹杀的:天文历法岁时月令的经验知识丰富、制造业先进(弓箭、铜器、陶器)、最早使用文字(丁公遗址考古)、礼乐文化(礼器、宫室和埋葬制度)、城市文明的先导(城子崖遗址等)……
        这些贡献,都可以看出,蚩尤的族人是具有创造力的。顺而说,作为蚩尤后代之一的布努瑶是有着精深的文化内涵的,是值得尊重的民族。
        至于后来落魄,是因为所住的环境造成的。他们远居荒山野岭,与外面大世界隔绝,土地贫瘠,路途陡险,信息闭塞,吃穿窘迫,致使文化滞后,最终导致了经济上的更加落后。但是,这个民族天生坚韧的热情秉性始终如一,能苦中作乐,他们在劳动中创造出了自己独特文化之一的山歌——瑶歌。它颇具特色,很有韵味。比如,踏进瑶山,迎面就飘来了瑶家妹仔的迎宾山歌——
        宾客自那远方来,
        穿山过水踏破鞋。
        抖落风尘快聚首,
        兄弟姐妹乐开怀。
        ……
         歌声热情欢快,又甜又脆,叫人感到似是回到了久别的家。在瑶家,无论是陌生客还是早认识了的人,他们都会以贵宾相待。一进门,主人首先给客人端来一杯香醇的玉米酒,说:“路上辛苦了,先喝口茶解渴。”接着主人就取来瑶家传统佳肴腊猪肉,或者宰杀鸡羊,用陈酿的糯玉米酒来盛情款待,就餐桌上,主人不停地给客人碗里夹肉。然后,主人礼貌地向客人对前来陪餐的人作一一介绍。介绍完毕,由前来陪餐的人中年纪较大的长者代表主人给客人敬上三杯洗尘酒,并说:“兄弟(或者其他称谓)辛苦了,有缘来三杯。”说罢自己先干三杯,之后倒满三杯酒送到客人面前,叫客人喝(在一些瑶族聚居的地方也有双方交杯的)。客人喝了,长者就说:“好兄弟(或者其他称谓)。”若客人不喝或喝不完的,他们就认为有瞧不起人之嫌。不过,他们不会为难客人,使客人难堪,还是极热情地叫客人多夹菜,并和客人拉起家常。席间,主人还要为客人唱两首山歌:
        (一)
        蜡烛结蕊灯结彩,
        百花争春朵朵开,
        叠叠青山对笑脸,
        流水欢歌迎客来。
        (二)
        相聚都是好朋友,
        来杯纯酿开怀酒。
        兄弟连心又连手,
        幸福活到九十九。
        山歌通俗,言简意深,表达了主人的热情和表明了愿与客人交往的心迹。如果客人会唱山歌,主人随即邀起客人一起唱;若客人不会,主人便把歌意翻译出来给客人听,然后相互交杯,直到吃饱喝足为止。饭后,叫小辈给客人打水洗漱,倒茶解酒。路上相遇,瑶族同胞总是主动向客人打招呼,热心给客人带路、指路……这一切的一切,都能说明,蚩尤部落的族人的友善与热情文化绵延流长,至今也没有改变。
        四、值得商榷的祝著节文化
        每年旧历五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九日是瑶族同胞中布努支系的隆重节日——祝著节。每到这时,他们家家户户都宰羊杀猪过节,热闹非凡。要是这时候一家来了客人,同屯的同胞都认为是大家难得的贵客,并轮换拉往家中与主人同庆。当然,这时候在他们家作客,最好要听从主人安排,不要随意动手搬动主人家的东西,比如供奉瑶族的共同祖先女神密洛陀和九位父老的供品,包括祷告天地的铜鼓类乐器等等;与主人说话,要求真诚别当玩笑,甚至于话语中别带有“死”字,显得不吉利;导致主人不高兴。一旦触及了这些主人认定的忌讳,他们都会很在意,认为你不尊重他们民族的习俗,从而使全族人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虽然他们不会直接言露于行,说你的不是,但往后他们不会再把你当成知心朋友来欢迎。如果客人在他们村寨与主人相处不错,当客人回家时,他们每家每户还会送上一些礼物给客人带回去,表示对客人的眷恋之情和良好祝愿。
        笔者作为学者,在进行学术探讨,思想肯定是站在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角度出发的;进而有责任对祝著节以及要过这节日中的一些忌讳作必要阐述。有关于“祝著节”的由来曾产生多种版本,且它的名称,即叫法也不甚一致,有叫二九节、叫祖娘节、叫祝寿节、叫祝著节,还有称作达努节、瑶年和穷节等等。因为所叫名称不一,传说的也就蕴着多个色彩。称为“二九”节的,多倾向于战争。说旧历五月二十五,九位父老带兵去打仗,二十九才班师回来。因为打仗,个中自然出现有族人战死疆场的情况,进而要求全族人有难同当,有泪同流,都要谨小慎微地过日子,待班师回来了,全族人才一起宰猪汤羊进行庆祝。这方面观点,多来自史学学者的。叫“达努节”的,也包含叫“穷节”的在内,说是为了让瑶族的子子孙孙们记住始母密洛陀升仙的日子而过的节日;这观点是河池市都安县下坳乡、大兴乡以及大化县江南乡和雅龙乡的百分之九十的布努瑶同胞所拥立的。他们说,为始母升仙尽孝,从二十五到二十八,夫妻不能行房事;父老乡亲以及兄弟姐妹间不能吵架;邻里的亲戚的朋友的都不要说不吉利的话;当然也包括要对房子进行装修的或者即将要动土建造新的什么的等等之类的活路都需搁置下来。那几日可以说成“百样禁忌”,且于这几天里,有铜鼓的要用链条锁好,预防它飞走;另,过节的人要请魔公到家来作法,打开一坛谁都未动过的酒来祭奠始母以及九位父老;祈求他们保佑平安。称“祝寿节”和“祖娘节”的则说是给始母过生日的或者庆祝丰收的,这方面多见于河池市巴马县一带的。他们的观点中还出现有“布罗西”是“密洛陀”始母的丈夫,说法让好多布努支系的瑶族同胞哭笑不得。道理十分简单,倘若承认始母是有丈夫的,那瑶族的历史又被人为地推迟到父系氏族时代了,那九黎族以及蚩尤的部落存在是如何解释呢?这得好好探究了。
        其实,现称“祝著节”,它的过节方式就是以“达努节”(含穷节)为基准的。这点不必怀疑,喜欢溯源者可以实践求真知。
        五、后 记
        因篇幅问题,再是笔者水平有限,当然更主要的是笔者能看到的史料太少,加上许多内情的瑶族老人纷纷作古,能十分清晰地回归本源,实在是很难很难。因而对于其他的节日称谓的观点就略述了。    
        笔者在广西河池市翻开了一些瑶族资料,知道全河池市瑶族人口有37万余人,绝大多数是布努瑶,其中居住都安县的布努瑶人口13.5万,大化县的10.3万,巴马的4万余。之后便下到布努瑶同胞中与一些老者进行交流,追索瑶族的历史。他们对瑶族的起源、形成与迁徙问题,大多数的看法是一致的。尤其在都安县下坳一带走访时,当地瑶族比较在意“蓝、罗、蒙、韦”这四大姓兄弟的迁徒史。但最后还是一致强调,不论哪瑶族姓氏,只要是瑶族,都要团结协作,都要跟随社会前行,跟随时代进步,且还要保持好热情的天性。因为蚩尤的后代是文明的民族,信奉野蛮,那是走向灭亡的象征。
        笔者在这里所述的则重于都安的流传。当然还要继续探究,要回归历史的本源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