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努瑶服饰文化浅析
2019-03-25 来源:大化瑶学会 韦汉国 点击:1244次
布努瑶服饰起源于何时,现在难以考证。据史书记载,早在汉代,瑶族先民就有“好五色衣裳”的习俗,瑶族史诗《密洛陀》对布努瑶穿着打扮也有“先梳头,后结髻;先穿衣,后穿裤;衣连裙,裤花边”的最早记录。这说明布努瑶服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布努瑶服饰由上衣、下裤、头饰、配饰、烟具、鞋子等六个部分构成,女子下装比男子多一条百褶裙。款式上只有男女两种不同款式,皆为自行设计、自行剪制而成,布料都是瑶家自种棉花,自织、自染、自缝、自綉的土布,且以黑土布为主要布料,并用大量的刺绣、挑花等工艺手法来对服饰进行修饰和美化,精良的制作工艺、协调的色彩搭配、厚重的文化积淀让其深厚传统的民族服饰文化得以薪火相传。
布努瑶男女老幼上衣均为长袖开襟杉,差别就在于款式结构以及饰物的搭配上。男子的上衣多为青、黑两种颜色,有时也穿白色服装,无过多装饰或刺绣。衣服也为大开襟,上衣无领,对襟布扣,口袋无盖,衣长至胯部,头上围叠一块长约一米左右且绣有花边的黑布,腰部裹着绣有花纹的黑布彩带,身边多佩带腰刀、烟具等物,至今仍保持着古朴的民族衣着风格。妇女上衣均为黑色右大襟服,下摆开衩,扣子用布条纽结而成,老年妇女多为铜扣,其衣服开右襟边、领围、袖口等部位镶绣有横条、竖条或斜条杠锦。衣服圆领为矮圆领,领高1—2厘米,领边绣有几何纹样,袖口出镶接有约10厘米的绣花布,或用浅蓝色蓝靛布缝成圆筒形并接于袖子上。上衣长度仅过肚脐,并在肚脐出系一条百褶裙,长约1米,下摆至臀部,用于捆绑裤头。围腰用的绣花锦带一共2条,于腰部绑扎上衣的后片,使腰带的四段绣花布均匀排列,形成四条下坠的带子飘坠于后臀部位。
布努瑶男女裤子款式一样,皆为黑土布料,裤子做得很宽大,裤脚宽约一尺,裤头约三尺长,穿时需左右推叠,女子用百褶裙带、男子用布绳子绑系。因裤头大量布料与身体紧密接触,而黑色吸热,因此,裤头用一块白色布料拼接,以减少吸热,穿起来很凉爽。
布努瑶族男女服饰有便装、盛装之分。平时和劳作时着便装,男装多长衫宽筒裤,女性平时穿绿色、蓝色或青色斜襟衫,下穿黑裤,出门扎围裙,少带佩饰。婚喜节庆多着艳丽夺目的盛装,尤其是妇女衣着非常讲究,头插银簪,耳坠金银耳环,项悬金银锁链、银铃,腰挂银牌银锁,全身珠光宝气,熠熠生辉。特别是婚嫁盛装十分艳丽,新衣经过瑶妹巧手一针一线刺绣而成,倾注了瑶族姑娘多年的心血,显示出布努瑶妇女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布努瑶服饰品分有头饰、胸饰、背被、腰饰、绑腿,还有精美的银饰佩挂,包括银簪、耳环、项圈、银锁、银牌、银珠、手镯等。在服饰中最为精美的部分莫过于锦绣,无论衣、褂、襟、裙、头帕还是腰带、挎包,都刺绣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图案不仅有花、鸟、鱼、虫,还有生肖动物以及日、月、星、云等。所有这些,构成了布努瑶传统服饰的要素,反映了布努瑶人民的精神面貌和审美观念,折射着布努瑶丰富的服饰文化内涵。
布努瑶服饰堪称中国民族服饰之林的一朵“奇葩”,它是布努瑶人民深厚文化和精神智慧的积淀,具有很高的工艺技术、历史人文和艺术审美价值,被誉为一颗闪耀民族文化之光的璀璨明珠。
(韦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