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瑶乡文苑 正文

都阳土司衙署行游记

2017-12-20    来源:蓝 宇    点击:989次

都阳土司衙署行游记
 
蓝 宇              
 
        记不清是第几次来到都阳土司楼前了。只是这一次卸下了“随行记者”的身份,我得以自由人的悠闲姿态瞻仰起这座在风电雷雨里竖立了几百年的古楼来。
        从街道右拐往前,两重土司衙署古楼就躲在巍巍的都阳镇府后,像两个历经沧桑的垂暮老人,坚定守望着自己最后的属地。因为是周末,除了我们同行的人和暖暖的阳光外,古楼前稍显冷清。文友们三五一丛,或阶前品论衙署门槛上的雕花,或蹲身拂拭石墩的蒙尘去细辧历史的痕迹。我则一个人立在窗前,看懒懒的阳光将木格窗子印在老屋里的砖地板上。
        走近窗前,抬手想挥散日光里升腾起的细粒尘埃,却在抬手间被阳光在手背印下一道格子影子,想起尘埃自是拂不尽的,徒做这无用功未免被人笑话,故也就将拂尘的手顺势搭在了窗格子上。同行的姑娘靠过来,言说自己曾无数次在诗词里遇见这样古意盎然的木窗格子,但现实里今天却是第一次见到。我虽说在别处见过不少,但在小县城里,这样上了年头的木窗格子我也是头一回见着。和姑娘一样,此时许多有关窗的诗词佳句萦绕在脑海里,眼前的木窗便被从遥远时空里飞来的思绪扯散,打碎,然后重组,组成一道心目中记念许久的“绣户文窗”模样。
        从窗前收回思绪,转身时,在堆积物件的屋角处瞧见七八方高矮不一的石墩子,凑上去看时,才发现方圆各异的石墩子上竟然雕刻着精美巧致的各样吉祥物,有谐音“福”字的展翅蝙蝠,有寓意家“合”的绽放荷花,也有代表斩邪除魔的擎天宝剑。如这般全靠手工打刻雕磨的物件,在我的记忆里好像也只有老屋下那方陈旧的石磨子。石墩子原本是用来垫栋子的,为防止栋子直接接触地面而腐化,刻上精美的吉祥物图案后,不仅起到了装饰美观的作用,祥瑞的图案也寓意着会给屋主人带来祥和安定。
        从略显阴暗的屋角出来,走几步便出了第一重古楼,抬头前看,第二重古楼和第一重古楼隔着一块小广场相望。据相关史料记载,原本完整的都阳土司衙署是居高而建的三进两院式木柱砖瓦结构,两侧有数十间厢房排开,四周筑土垣防护,无论是远观还是亲临其境都甚为雄伟。可惜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被破坏了,现在保存下来的就只有这一前一后一上一下的两重古楼。顺着新修的混凝土阶梯往上,穿过小广场,便到了第二重古楼下。较躲在镇府后的第一重古楼,第二重古楼稍显得明快一些。阳光下,被岁月剥落的红砖墙面像刻满皱纹的老人脸庞,只有青瓦边上那依旧昂扬向上的飞檐,微略彰显着这所土司衙署曾经在人们心中所具有的权势和威望。正面飞檐下,一道木雕横牌镶在屋梁上。定眼细看,才发现横牌上雕刻的是盛绽的梅花和振飞的凤鸟,手工之精巧细腻,无不彰显着雕刻者的匠心独运。
        回顾历史,从明朝嘉靖七年始建,到民国四年的“改土归流”,都阳、都安两土司合并为都安县,统治了大化瑶山三百八十七年的都阳土司才随其他封建统治机构一并“暂时”退出了历史舞台。直到一九三零年一月二十七日,当都安赤卫营和恩隆县农军的战士们将“都安县苏维埃政府”的大牌子高高地挂在原都阳土司楼的大门口上时,这所沉寂了十五年的老衙署,再一次如壮志未酬且老当益壮的老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从此,老土司楼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余热,革命先辈们在这里运筹帷幄,谱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壮烈英雄历史。
        如今,国泰而民安,都阳土司衙署这位从遥远的历史长河中跋涉而来的“老人”,肢体不全却安详地端坐在都阳镇高矮不一的楼房包围中。虽然那苍老疲倦的模样和周围崭新的楼房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作为享受先辈成果的我们,理应尊重并爱护这位“老人”,因为是他用自己的“青春”之躯为我们开创了繁盛昌盛的这一个美好时代。

        离开时,我禁不住回头望了望两重叠在一起的古楼影子。在我们生活的周边,这样有趣且尚还健在的“老人”不多了,而都阳的这一位,更是值得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去亲近他,聆听他,读懂他,才能更好地挖掘血与泪的都阳土司文化和红军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