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瑶乡文苑 正文

扶贫路上的那些故事

2018-11-21    来源:大化民中 韦青岚    点击:863次

扶贫路上的那些故事

韦青岚 (瑶族)
 
       本来以为,我是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是完全可以胜任扶贫这份工作的。但自从加入这个队伍之后才发现,有许多事情,想起来像吃野蜂蜜一样醇美,做起来好比登山那样艰难。扶贫的队友们微微一笑,从没见过野蜂蜜是酿在床头边,伸手便能尝到醇美的甜味!如此还有什么理由打退堂鼓呢?那就一起来听听我们扶贫路上的那些故事吧!
       下队的车子经常是颠簸了一两个小时崎岖的山路才到达贫困户家。不必要心惊胆战,车子一路行走,穿过壮乡,开进瑶寨。窗外风景迤逦迷人,古朴的村落像幻灯片一样在车窗前上映,别有一番风情。但年轻的扶贫工作队友小锦可不一样了,她没见过这么高的山,没见过这么深的弄,也没走过这么弯的路这么窄的道。一路上她蜷缩着瘦小的身体靠在后座,静静的靠着,微眯着双眼。有时也会蹦出几句笑话,让车内气氛沸腾起来。但她紧闭着双眼说笑话的那种神情,会让你笑到瘫软,也不知道她是真晕车,还是有些害怕。总之,你会喜欢扶贫路上的这份坚强与欢乐!
       很快我们就来到了扶贫对象的家。每两人分为一组,我们这一小组分管的那5户贫困户均住在半山腰上,公路尚未通达。站在山底仰望,农家房舍依稀映现在山林中,看不见农田,也不见菜园。从林木中透露出青褐色的瓦片和已经长有青苔的茅房屋顶,隐约望过去倒像是喜鹊筑起的大鸟巢。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有太多的情况要了解,有重要的政策要宣传,有太多的工作要落实,特别是人的思想工作要动员到位。于是,我快速的卷起裤腿,重新系好鞋带,背好文件包,跟在队友后面开始爬山了。
       在农村,在我们老家这里,爬山可不是什么有趣的健身运动,它是我们瑶族同胞的一种谋生方式。如果是秋收时节,山脚下,田地里的所有农产品收获,农民们均用双肩或颈脖通过挑和背的方式点点滴滴的搬到家中去。这种生活我太熟悉太刻骨铭心了。记得我十岁的时候,就背着一个小小的背篓跟着妈妈下地去收玉米。家里的地很远,要翻过一两座山才到达,走的又都是羊肠小道。妈妈只给我背上一平背篓的玉米,大概有20来斤,虽然沉沉的,但我还坚持把妈妈给我折的一捆甜甜的“玉米甘蔗”也贪婪的把它放到背篓上,心里想着只要背它到家后就可以和妹妹一起分享了。背重东西要爬到山顶的时候,往往会呼吸困难,眼冒金星,咸汗如雨。但只要你想着再坚持一会儿就要到山顶了,又再坚持一会儿就到家了,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力量,一种战胜困难的力量!而且我很少见过农村孩子因为辛苦而流泪,多半是经历太多苦难生活锻炼出来的。如今,养尊处优太久了的我,即便放空身心,穿上富有弹性的运动鞋,想一口气爬到这半山腰,也已经不是很轻松的事情了。突然,前方崎岖的小路传来了唧唧喳喳的说笑声,不久,八九个小孩已经跑到我们跟前了。因为是多次来过,这些小孩都不怕生了,反而渴望我们的到来。我急忙从包里抓出早已准备好的糖果一人一把的塞给他们。年纪小点的只有两三岁,不穿鞋子也不穿裤子,小手抓不完糖果就索性翻卷那黑不溜秋的上衣罩着,好像怕那些大个子的抢着去。分发糖果后,各收各的,眼睛乐弯了,笑呵呵的,也不懂得说声谢谢,只管用感激的眼神盯着你。稍不留神,鼻涕溜出来,便快速地背着手横擦过去,然后又在裤子或衣服上擦擦两下,算是干净了。看得你哭笑不得,嫌弃不得。这是一群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的穷苦孩子,也是无人悉心照顾的留守儿童啊!
       在这群孩子的陪伴下说说笑笑的走着,用不了30分钟我们就到达了贫困户家。扶贫工作是艰辛的,但也有乐趣;孩子们的生活是自由的,但也有困惑。这里总会有许多没完没了的事情让你欲罢不能。农村的孩子大多淳朴无邪,可这种闲人野鹤自由自在的日子过惯了,就不再热衷读书,去追求一种更文明更高雅的生活了。金花的辍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本该是给弟妹树立一个读书的好榜样的时候却逃学了。金花在家排行老大,身后还有3个弟弟妹妹。其父母都是80后,被评为贫困户是因为家境相当贫穷,她母亲在生第五个孩子时因难产大出血而不得不割掉子宫导致一系列后遗症而丧失劳动能力。说起来金花辍学这件事令我感到忐忑不安,甚是一种难以推卸的渎职感。你想想,作为扶贫工作队员,怎么允许一个即将看到未来美好生活的家庭放弃小孩读书将希望扼杀在摇篮之中?作为人民教师,又如何眼睁睁的看着该就学的孩子辍学在家牧羊喂猪度日?这算不算扶贫工作的不到位和教师教育的失职?话是这么说,可我们知道金花高小毕业后不再继续上学这件事是开学有两个星期以后的事了。那天是星期四,由于情况紧急,我们是请假去搞扶贫工作的。当踏入那户人家时发现金花在家,很是惊讶,我认为她可能是生病请假回来,但我的搭档却极敏感地认为事情没那么简单,八成她是不读书了。糟了,我内心里惊叫一声,我们这次下乡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督查贫困生辍学情况。果不其然,她是真的不读书了。我懊恼的把她拉过一边来,想马上弄明白她不读书的原因。金花不读书,既不利于我们工作,对于这个家族那也是一项重大的损失啊!在这里我偷偷地告诉你这个家族的情况。其实,我们接管的这5户贫困户均为一家人 —— 一个老父亲和他的已经成家的4个孩子。父亲蒙卜开已年过七旬,与他同开一本户口的是最小儿子,他那幺子虽然过了而立之年但尚未婚娶只好跟老人列为一户。他也算是一个够奇葩的父亲了,一辈子,竟生养出5个孩子。因为这点,小锦还曾经认真的问过我们,说贫困户是不是可以遗传的,弄得大家都哈哈的笑了起来。
       也许你万万没有想到,这五户人家24口人中最有文化、学历最高的就数金花这丫头了。别小看她只有小学毕业,对我们的作用可大了。因为扶贫工作队员来宣读政府文件落实扶贫工作等任务时,全家族都仰仗着金花来协助交流签字。你看她认真签名的模样,虽然笔画毫无章法,但你绝对感觉到她可是整个家族名副其实的一朵金花。记得有一次我们也进村入户作宣传工作,到签字落实的时候,全家族人都急得额头直冒汗,因为那天恰巧金花不在家,无奈之下只得拉出金花那个在读三年级的弟弟来签名。当看到小男孩用微颤颤的手耗了将近20分钟的时间才猫出的那些个歪歪斜斜的名字时,你绝对认可之前我对金花的高度评价。你会深深地认识到,要改变这些父老乡亲们的贫穷命运,普及知识是最重要的。唯有知识和技能才能让他们的腰杆挺直,支撑并改善这些贫穷的家庭命运。可是目前为止,他们仍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代代贫穷的原因所在。
       据调查了解,选择不再上学的这种违反《九年义务教育法》行为的,金花是主犯,其父母是从犯。为了挽救这个家庭,我们苦口婆心费尽周折地做她一个上午的思想工作。但无论说什么她都是默认错误,死不悔改。这可咋办呢?她还幼小无知,家长又毫无主见不思进取,我们干脆就替他们做了一回主。当天下午,我和搭档赶到了当地中学,直接找学校领导商议让金花入校就读的事,校长满口答应还签了一张入学通知书。第三天后,当我们捧着那张入学通知书再次踏入这个家门时,金花是毅然决然的不顺从。她在努力拒绝时竟嚎啕大哭起来,比之前我见过的十分渴望读书却又无法入校就读的学生哭得还要撕心裂肺!我们的美好愿望一下子就像泄了气的汽球坍了一地,劝说金花入学读书的方案就以这种方式告终了!
       相对于小孩的天真无邪,他们的爷爷蒙卜开是有点憨厚却没那么实在了。记得有一次,在贫困户养殖补贴工作会议上,蒙卜开老人是第一次承认他家养有八只羊,接着问这样能得到政府多少补贴。搭档和我面面相觑,既惊又喜。有这么多羊,他老人家可从来没透露过,那到底还有多少财产尚未向组织如实汇报呢?会不会像传闻中有的人为获得低保资格,把刚买的电视机洗衣机等财务搬到荒山洞穴中任其变成废品。如此复杂的思想我敢肯定非老人家所能做到的。但我确实关心他家楼脚下除开那只老公鸡外是不是还有几只小母鸡?原因是每个月给他家《贫困手册》填写财产收入时都很难下笔。老人说家里只有一只公鸡,我们大概折算了一下,公鸡市场价不贵,但这是土鸡每斤可以卖到20元,看样子鸡有5斤,就算他月收入100元吧。老人老了,从未出门打工,小儿子已经有三年没回过家,也没往家里寄过一分钱,老人自己说也没养过其他牲畜,所以那一栏我始终填写为100元,月月如此。事后想想有些不妥:一只公鸡,既不下蛋又不生仔,也没产生什么经济效益。可是你只算它为一个月的收入吧,它又每个月都活得精神抖擞的绝对不能忽略不计。我向搭档道出这种困惑,他半开玩笑地说,那是一只守宅护院的鸡,都五岁了,老人都不敢起半点杀它的念头。这点钱算什么,真正的镇宅之宝啊。我哑笑,实在笑不出声音。但现在,老人家突然多出了8只羊,数字上过得去了,我们也不用太担心那过于寒酸的贫穷生活。多不了,把一只阉羊卖出去,他半年的菜米油盐都可以解决了。只是,老人的做假行为让我像吃了只苍蝇一样感到反胃,久久难于平息!
       举屯搬迁的动员工作也并非顺风顺水。曾经,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诗句不知激起了多少人对农村恬静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因为他们留恋“小桥流水人家”,喜欢“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古朴村落。但我们这几家贫困户却依山又缺水,几点房屋鸟巢般点缀在半山腰中,饮烟笼罩,鸟叫蝉鸣,涂鸦春秋。巴掌大的菜园里高瘦的菜花每天都能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但人总得吃些营养的东西才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呀。别愁,父老乡亲们,改变你们贫苦命运的时代来了。那天,我是哼着《社会主义好》的歌曲踏上走山串户的崎岖小路的,要去传递举屯搬迁的这项政策。前段时间,一中学生的作文内容在网络里疯传了,狂到我们都扼制不住。作文题目叫做《我的理想》,本来题目是多么让人畅想呀,可那顽童的理想却是要当个贫困户。这能不叫人喷血吗?这边我们想方设法去让穷者脱贫,那边却有人在玩命的要做个贫困户,大费心血呀!但细想起来,这种理想也不无几分道理。像我们单位的很多老师,工作了大半辈子了,表面看好像都有房有车,实际上都是房奴车奴,每个月的工资支付完房车的月贷以后剩下的养家糊口都成困难了。如今的贫困户只要同意一旦报名便可获得一套装修到位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城乡居民套房。可现实中令人费解的是,我们的贫困户同胞,没有多少户愿意离开自己的故土进驻到县城中去。也许,他们眷恋自己的家园!也依赖自己的家园。还好,我们那5家特困户在拒绝全屯搬迁的宣传函上果断签字后就开始着手规划和重建自己的家园。你看,仅仅五个月的时间,就有三户人家在乱石上搭柱,在沟壑中架梁,挖山劈地开始建房子了。其实,除了没有文化,缺乏谋生的技能,他们还是一群最勤劳的打拼者。这大概就是扶贫的希望吧,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贫者俱欢颜。这样,所有的扶贫工作者终将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扶贫之路依然延伸,扶贫攻坚战的希望就犹如已经怀在贫困户女主人肚子里的第四个孩子,她一定会出生,也一定会哭,但她也依然会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