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瑶乡文苑 正文

铜鼓声声瑶山魂

2014-10-02    来源:大化县政协 沈向农    点击:1008次
【物华天宝·铜鼓千年】写在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开幕之际
                         
      铜鼓声声瑶山魂
                   ━━为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而作
        
  □ 沈向农
     
      咚咚━━咚!喈喈━━喈!……
      一种重金属的声音,又在古老而年轻的河池瑶山响起。那声音,雄浑而圆润,铿锵而悦耳,急切而深沉。它流自远古的北越南疆,它流自千年的桂西北隅,它流自红水河畔的壮村瑶寨……
       这是铜鼓的声音,这是瑶山的魂……
       鼓声响起,我的心也在颤抖、血在沸腾,在这震撼灵魂的鼓声中,我仿佛听到了一个古老而又多灾多难的民族痛苦的呐喊,听到了我们祖先那长途远徙的脚步声━━
       上古时代的天地间,有一面铜鼓相隔,铜鼓中间,有一位丰乳肥臀的女人,她头枕一对鼓槌,身旁有九个浮游的影子。那女人就是密洛陀。“忽一天,霹拱一声,电闪雷鸣,把粘连一体的宇宙震裂了一道缝,密洛陀终于醒过来了”。(史诗《密洛陀》),那浮游的九个影子也化为密洛陀手下的九尊神。密洛陀出世以后,便带领众神创造天地万物。在辛勤的操劳中,密洛陀不幸患了大病。为驱鬼除邪,给密洛陀消灾治病,众神及万物生灵组织了“对和宴”,来为她祝寿。宴会上,众神杀牛祭祀,万物敲打铜鼓,跳起了伴牛舞,高声唱歌,并以大牛皮鼓助威壮阵,妖魔鬼怪被驱除,密洛陀也恢复了健康,继续带领众神创造世界,创造人类……密洛陀在铜鼓上出世,又在驱妖除邪的铜鼓声中复活,成为人类的祖先,特别是瑶族人的始祖。
       密洛陀的传说是美丽的,而铜鼓更是中华古老文化的瑰宝。史载及考古发现,铜鼓的故乡在我国南方。东起广东北江西岸,西达中缅边界,南至海南岛,北至四川嘉陵江中游的广大地域,历史上曾是铜鼓盛行的地方。广西素有“铜鼓大本营”之美誉。现存铜鼓逾1000面,占总有量50%强(据广西日报.花山版)。《河池政协》(206.1)载:河池现有1410余面铜鼓,而大化瑶族自治县民间传世的铜鼓共有410余面,分布在板升、七百弄、板兰、雅龙、镇西、古河、六也、百马、流水等红水河沿岸各乡镇。其中板升乡现有铜鼓161面,“铜鼓之乡”应是当之无愧了。
       铜鼓,在瑶族人民的心目中,是一种神圣的崇尚物,被山民们视为神物、宝器,它是村民团结、和睦、欢悦、富庶、威严、强悍、不可侵犯的象征。每逢红白喜事、庆典祭祀,瑶族同胞便敲响铜鼓声,跳起铜鼓舞,以示庆祝、哀悼,或祈求消灾脱难,获得平安幸福。在平时,还以击鼓为号,召集族众,或欢聚进宴,或商议族事,或共同抵抗外来的侵扰……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九日,是瑶族的祝著节,也是其祖先密洛陀的诞生庆典,瑶民们一定要杀猪宰羊,大摆筵席,跳铜鼓舞,引吭高歌,男女长幼,尽兴方止,一醉方休。盛况胜过春节。
       瑶族老人一代传给一代说,命可舍,铜鼓不能丢。当年在逃避异族追杀的大迁徙路上,无数人被砍杀,所有的东西都被遗弃了,唯有铜鼓没人丢。“日子再难熬,铜鼓不可丢,日后重聚首,凭它认祖宗……”。瑶人视铜鼓为自己民族文化的精魂,祖传下来六六三十六套敲鼓路数,各部落的舞打虽不尽相同,但只要你抓起鼓槌跳起鼓舞,瑶族老人们一眼便能辩认出你的祖先是哪一支,住那一寨哪一峒。在桂西北河池特别是大化瑶山,无论你走到哪个偏僻的瑶寨,凭着那熟悉而深沉的鼓点,你都可以找到许多陌生而热情的兄弟和朋友。他们会簇拥着你带进温暖的吊脚楼,把火塘的火苗烧旺,端出喷香的玉米、红茹酒来款待你,端着大碗酒狂饮的瑶家弟兄,会一边以一种固执的热情,给你敬酒,一边滔滔不绝地叙说着从先人那儿听来的关于远古故土的一鳞半爪的关于祖先先母性密洛陀的传说;喝醉了的瑶族老人,一定会在堂中击鼓狂跳,忧伤地哼起悲壮的瑶族《迁徙谣》:“我们的祖先在黄河边;我们的祖先在长江畔;我们被迫背井离乡。翻过九百九道岭,涉过九百九道溪……”那歌声,在沉郁的铜鼓声伴奏下,如泣如诉,长歌当哭,又带有几分豪爽与不倔。这是祖先血泪凝成的绝唱,这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憧憬安定、幸福的呐喊……!
       铜鼓声声长长悠悠。瑶山在这悠悠长长的铜鼓声,活了千万载;瑶族山民,在这声声的呐喊中,生活了无数代……。
       瑶胞心中的呐喊,终于汇成激流,冲刷岁月的尘埃,揭开这张记满民族多舛命运的鼓;那沉重的故事,在鼓槌的敲打下,昭示着悲壮历史的结束。一群群瑶民的后辈,昂起不屈的头颅,擎起自由的双手,擦去鼓面上的血雨腥风,继续敲起金黄的鼓,让铜鼓发出乐音,直到久远……。
       桂西北的瑶族铜鼓手,鼓艺的高超和精湛,让人折服。尽管风格各异,但都憨厚淳朴、原汁原味。笔者有幸在2001年12月3日广西河池第三届铜鼓山歌艺术节大化瑶族自治县开幕式上看到210余位铜鼓手表演,他们那猴精、灵活、敏捷,让人叹为观止。他们或上或下,或正或侧,边打边跳,形意兼备,惟妙惟肖。脚腾挪,舞姿飘然若仙;手起处,铜鼓声铿锵,常逗得观者捧腹大笑,忘却一切疲劳和烦恼……。
        观铜鼓表演,看鼓手们如此洒脱与飘逸,我反侧思忖:是什么使他们这个民族如此充满豪放与自信?当时场上有一位姓蒙的瑶族老铜鼓手,他告诉笔者:“一个好铜鼓手,要细微地体会、观察生活,特别要了解和理解本民族的历史,方能打得好、打得活……”他最后着重强调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敲起鼓来更欢快。如今是个好日子,我们瑶家生活苦变甜,跳起铜鼓舞来,自然要轻快娴熟了……”他一语道破了“玄机”。
       哦,是的,如今陈旧的日子不再寄望,是古朴的鼓面已渐渐擦新了古老民族的思想。是一种民族特有的气质与魅力已闪亮于新时代的高度,诱惑着许多山外世界的眼睛。我们不得不刮目另看这一古老而又永远年轻的民族。
       透过铜鼓舞台,透过深邃的铜鼓面,我们看到瑶山中的瑶胞壮民灵魂深处那种向上的精神在涌动……。
假如你想知道生性勇敢、倔强的瑶民的话,就请先到桂西北河池瑶山来看看瑶胞们的铜鼓舞,听听那久久回荡在瑶山深处的铜鼓声吧,它将给你一种特别的感受和奇妙的想象……。

  

                                          大化民族会堂前铜鼓方阵。(沈向农摄)


                                   舞姿飘然若仙的瑶族打鼓手在跳铜鼓舞。(沈向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