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桂锋:坐拥“山之巅”
2021-02-05 来源:卢桂锋 点击:1065次
坐拥“山之巅”
文/卢桂锋
大概是应了诗人苏轼的那句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许多时候,我们生活在山的怀抱,无法去释怀对大山认识的拙见与不屑,或者观察者更无法逾越“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由于贫穷落后的帽子一直压得山里的原住民不断地逃离,甚至往往出现“子嫌母丑”的尴尬境地,不少人已开始怨倦山里的生活,久而久之连“赤子之心”也荡然无存。但仍有不少人还是一如既往地眷恋着大山的伟大和宽容,如同对慈母致爱般的不离不弃。他们劳作之余,也常常约上几位农友上山“涉猎”,偶尔也露宿山顶沐浴晨光,听风品雨,升烟礼祭,这细心的他们得以直观的同大山面对面的交流会话,领悟些常人无法领悟的道理,也许正当太阳、月亮和地球跑到同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山的生命就开始新一轮的复苏,欣欣向荣的展示她无穷的魅力和力量,庇护着她的江水河流、花草树木,而人类只不过是她生命里的过客。
人们常常认为地球的能量来自地球的本身,并靠着地球的地壳运动来完成地质的发生和演变,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能供科学家考察的地形地貌特征,本身占不到十分之一。这意味着,地球的诸多领域,还不完全在人类的掌控范围之内。即使,每天每夜都有着无数的专家学者们进行研究,但充其量只是自然界的凤毛麟角。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实在是太渺小了,我们的生命个体常常游离于自然与内在的平衡之中。有人甚至不想把自己交给大自然去审判,认为自己已经摆脱了“自然人”这一角色。社会终究要吸干了他们所有的感知与欲望,就连情感的东西也被撕裂得面目全非,那些尔虞我诈疯狂掠夺,一味背负着金钱诱惑,颠倒是非无视伦理规则的作为,无疑成为了上帝谈资的一组笑话罢了。
而我,几乎也成为所谓城市里上层社会人物,也曾在一段时期被那冠冕堂皇的职位和地位缠绕着,不可一世的狂妄自大,无非就是证明自己活的比家乡人好,有尊严有品位,酷似上天安排自己必定要享受这人世间的荣华富贵一样,非常了得。还时不时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大能耐大本事,心里乐呼呼的以为自家风水旺地运好,就自己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而那些依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兄弟们都是低级的人渣,社会的弱智群体,政府的负担。
但这些幼稚的观念还是彻底的败给了经历,那年头,正直自己风光荣耀时,我犯难了。我在外面买了许多贵重的礼品和食材,正想款待乡亲们,可母亲却对我说,家里的土猪、土鸡有的是,家乡人不兴那“时髦”。还有一次,一陌生访客,竟然问我家有没有“文化”,说的云里雾里,然后哼着歌,不理睬的走人了,弄得我前思不搭后解,世间竟然还有这般稀奇古怪的事,吃不饱穿不暖的人们还敢在我面前撒野挑剔,何等之嘲讽?
直到去了趟巴马,看到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罹患绝症的“候鸟们”,不顾家人与世俗的反对,选择了隐居深山老林,过上粗茶淡饭的苦日子,我才恍惚的感觉得到,自己或是走到一条不归路的边缘了。我尚以为有“钱图”就是有前途,有名车宝马那才叫“文化素养”,诸不知,此等想法恰恰是世上高人所鄙视的。那些长期从事民族文化拯救工作的文学爱好者和从业者以及一直坚守在民间民俗文化一线的辛勤劳动的家乡百姓,他们才是最大的“天”,这两种人,他们才配得上真正的富足人家,是大自然的守护神。
我不得不重视自己的人生,尤其是自称为“大山儿子”的这份角色,是不是就此与大山决裂?我的思想在一段时期做过了极端的挣扎,纠结的心莫过于“面子”问题,而世俗的眼光,也许会折杀掉你的智慧和灵魂。回到山里,意味着穷日子的难过和精神的煎熬。记得那年深秋,我带着余虑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走上了返乡的归途。曾经待过的厦门,随着鼓浪屿的浪涛声渐去渐远,集美陈嘉庚故区的石板路,突然间在脑海中变成家乡连绵逶迤的石径,多么的亲切,心中泛起了几分怜惜和骄傲。
前不久,我的厦门朋友小杨慕名前来探访,说是要亲眼目睹曾经跟他提起的原生态景区.美人关。我将一个海边长大的小伙子,在阳光明媚的上午,一路欢声笑语带到了上了传说中的“英雄峰”太白玄武山之巅,与之遥遥相映的便是“美人把盏待英雄”的“美人峰”观音山。英雄峰前挺立着的“擎天柱”(山名)和美人峰脚下的“玉女洞”琼然呼应,叫人不禁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岜文化的造诣。
红水河从英雄峰的背后缓缓流淌,达墨美景之“仙女照镜,”在岩滩和七百弄的山脉间凝聚着一股秀气,把大化沿河而上的诸多景观带进了另一个仙境中。人们不能遗忘“江南”这一个美妙的江边小镇,即使她还如襁褓中的婴儿,但她的生命确像江南的山山水水一样,从不炫耀却含秀吐芳、活泼可爱。她有着可供地质考察的天坑群和河床漩涡;有着“雄山对俊岭”的奇特山形和天路奇观;还有了惊人的宫氼瑶“佤钵”文化和经久不衰的《美人关》民间传奇故事,这里的“观音拜佛”一景,堪称世界绝无仅有民间民俗文化瑰宝。
然而,这一些并非人类的功劳,俨然是大自然赋予人们生存繁衍所寄托的某种朴素情怀和沧桑际遇,教会人们如何去生存、如何经营好自己的善念,其价值不在于能创造多大的利润空间和输送多少的观光游客。她不希望过多的人来打扰她的这片宁静与安详,而你要做的只是默默地传承与保护,仅此而已。
今天的今天,许多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慕名踏上“英雄峰”之巅,放下身段、放飞心情的游玩。他们都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何等的英雄气概,或是有多聪明才智,大多时候就是静静的站在那里,如同在陪着一位久违的故人,一起聆听天边云的召唤;一起回味那河水的源头有多么的清澈和山花在烂漫时节揪着太阳鼻子求饶的情形;一起想象着美好的生活该如何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