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瑶乡文苑 正文

瑶山村里的夏夜

2015-04-14    来源:沈向农    点击:1194次
瑶山村里的夏夜

沈向农
 
        久居乡下,知山知水,知人知面,一切都感到很平常,忽想到山外精彩的世界走一走,看一看。有一天还心血来潮,突发奇想:“做一个城市的居民”。真是天公作美,祖宗庇佑,心想事成。如今鄙人真的成了纷繁扰攘、人不知人的城里之一员,乐得我癫了好几天。可窃喜之后又开始怀念原住的山乡旧地,觉得旧地的人、旧地的物、旧地的事总有一片温馨在心头,特别是山村的夏夜……
        曾听说,到过海边的人,说海边的夏夜不好。躺在发烫的沙滩上,就像躺热锅,没有躺在山村石板晒坪上舒坦舒服;进过城的人,说城里的夏夜欠佳,钢筋丛林、高楼大厦像蒸笼,闷热难耐,电扇转出来的风,远不及山村的自然风清爽凉快。先前我不信,如今亲临其境,感受却真的如此了。于是,颇具情趣、独具田园山水情调的瑶山村里夏夜,便渐渐映入我的眼帘,沁进我的心田——
        在摇山村的夏夜里,晚饭过后,夜幕渐渐降临,萤火远近纷飞。叔伯婶嫂们,或扯一张凉席,或扛一架竹椅,拖一双凉鞋,夹一把葵扇,陆陆续续来到石板铺就的晒场上,或仰或侧,或躺或卧,腿脚身架,尽情舒展,任由山风濯洗,谛听莺啼虫唱。白天的疲劳顿消,惬意的快感袭来。此时此刻,人世间的一切琐事与烦恼,便不知不觉随风飘逝,消失在茫茫的夜色里,对新生活的希冀萌发心间……
        如今瑶山村里的夏夜,已经开放得不比城里差多少。纳凉之时,男人们不论老少,一律解除禁锢,光膀赤膊;姑娘们白天不好意思穿的“超短裙”、“朦胧衫”等衣物,夜里便悄悄儿穿出来了;婶嫂、媳妇们更是无所顾忌,只挂一件小背心或无袖上褂,一扭一晃地从人前走过,自由且逍遥。晒场上,男女老少只以凉席和椅子为界,自然而有序。人与人之间,没有隔阂,没有摩擦,没有猜疑,没有非分之想……这里独具有原始美、人性美、人情美、本质美,也包括不掺杂色情成份的人体曲线美……
        如今瑶山村里夏夜的美妙,有许多是城里无可比拟的。虚虚渺渺、似有似无的黄昏之后,是夏对山人的恩赐。朦胧的夜色,若明若暗,虚实相间。孩子们成群成对到远处逮萤火虫玩去了,大人们则用耳朵寻着耳朵、眼睛找着眼睛说话,平等而自在;有点“权”势的人,有点“钱”势的人,在山村的夏夜里,“官”架子、“财”架子摆不起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贴近且融洽……
        瑶山村里夏夜的佳境,谁置身其间,会不物我两忘呢?
        试想:在喧嚣嘈杂的大山外面,利禄之徒孜孜以求的,是荣华富贵与功名,且铜臭堆里削尖脑袋钻,在宦海浊流中大搏杀,拼得心力交瘁、筋骨散架,元气大损。然而,又何苦呢?忙忙碌碌要钱不要命的人,百万?千万?万万?亿万?何时方算赚够了?由捞钱招致的是是非非和提心吊胆,何时才能了结?一心想做官掌印的人,科级?处级?厅级?部级?又如何做到官位的极致?而由做官引来的操心烦恼和担惊受怕,又何日方是休止?……还是《红楼梦》里的那个疯癫落脱、麻屣鹑衣的跛足道人唱的好: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是的,即使你腰缠万贯、挥金如土;即使你名盛四海,威扬千里,到头来也只是荒冢一堆,或是走进牢狱……比如昔日的刘青山、张子善;过去的林彪、四人帮;前时的王宝森、陈希同、胡长清、成克杰、李嘉庭、韩桂芝、郑筱萸;眼下的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他们曾是巧取豪夺,功成名就,腰缠万亿,台上发令,威风八面,而今灰飞烟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已无法对大自然美的享受,更不如山民瑶胞们的自在与逍遥……
        如今,我独自站在城市的阳台上,凭栏对苍空,夏夜的思绪在飞翔……

          (编辑:韦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