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著节:从盘王节里蹦出的问号
2019-03-25 来源:大化县瑶学会 韦汉国 点击:1346次
祝著节:从盘王节里蹦出的问号
韦汉国
插盘王旗、供献三牲、供献花篮、诵祈福经、宣读祭文、祭拜盘王、敬香祈福……11月13日,农历十月十四,云南省红河州河口瑶族自治县在拥有全国“蓝靛瑶之乡”之称的瑶山乡盘王广场上正上演着“千人聚会”:来自广西、广东、湖南、海南、贵州等地瑶族研究学会、协会、研究会的瑶族专家、学者以及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与当地的瑶族同胞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以瑶族古老独特的方式,共同庆祝本民族一年一度盛大的传统佳节——盘王节。场面彩旗飘扬,人声鼎沸,飘逸着瑶族古老民俗文化的芬芳,洋溢着热烈而温馨的节日喜庆氛围。
河口此次“千人聚会”,笔者有幸受邀前往观摩,通过融入其中去观看,去欣赏,身临其境的去感悟,去体验,真的感触良多,收获颇多。但是,在亲身体验盘王节庆别样风情的同时,有关祝著节的四个问号却在我的脑海里飞蹦出来,叫我心有不安,甚至险些生起我的坏脾气来。
可不?且让我慢慢为你道来,绝非危言耸听——
问号1:盘王节已姓“遗”,祝著节“申遗”之路在哪?
盘王节,又称“做盘王”、“跳盘王”、“还盘王愿”等,是生活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一带的瑶族人民因祭祀其始祖盘王(盘瓠),以“勉”支系的祭祀节日跳盘王为基础,加以发展而成的民间盛大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即盘王诞生日,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每逢盘王节,瑶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汇聚在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如今,盘王节已经是抢救、保护、展示、传承、弘扬瑶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活动,是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盛会。更为可喜的是,瑶族盘王节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盘王节正一路欢歌地走在打造民族品牌节庆的大道上,为河口旖旎秀丽的人文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抹亮色。
祝著节又称“达努节”、祖娘节、二九节,瑶话称为“节东努”、“能夹足”、“过节密”等,其义分别为“瑶人节”、“吃除九”、“过二九”等,时间自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三开始,直至五月二十九结束,是生活在都安、大化、巴马一带的布努瑶族为了纪念始祖母亲密洛陀而特有的节日,是仅次于春节的一个盛大传统节日,布努瑶民间常称为“瑶年”。据《密洛陀古歌》记载,祝著节沿袭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布努瑶一个有源远流长、充满神奇色彩的民俗节日,为布努瑶人民所喜闻乐见,世代相传。
2013年12月,布努瑶祝著节荣膺“2013美丽中国﹒最具凝聚力民族(民俗)文化节庆”称号,荣登“美丽中国﹒品牌节庆”荣誉榜,这标志着祝著节不但成为布努瑶最具民族特色的品牌节庆,而且其知名度、影响力越来越高。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头戴桂冠、影响深远的传统节日,至今仍养在深闺,走不出深山,踏不上“申遗”之路,这不能不给我们一个大大的问号?
问号2:盘王始祖有众人崇拜之像,密洛陀女神像在哪?
盘王是瑶族人民的象征,是民族尊严的具体体现,也是民族团结的轴心,更是激发民族奋进的号角。
河口这次盘王节庆典活动,其中一项最隆重、最古老的民俗活动是祭拜盘王。祭拜仪式在“盘王广场”的盘王殿前举行。仪式尚未开始时,笔者只身进入了盘王殿,只见在金碧辉煌的盘王殿里,瑶族远祖盘王像坐在太师椅上,高约10米,头系蓝布头巾,身穿古铜色对襟大衣,宽脚长裤,挑花刺绣,方面大耳,浓眉大眼,目视前方,英姿勃发,有如上朝,威武善良,体魄强壮。整尊神像集雕刻、绘画、刺绣、铸造于一身,令千人敬仰万人尊。笔者左看右看,作揖三拜后,退出殿堂,心中不由得生出几许敬佩和赞许来。
可不是吗?密洛陀与盘王一样,同来自一个神话传说,皆作为神话人物,英雄人物,崇拜人物。但是,盘王已塑有神像,居之庙堂,接受千人朝拜,万人供奉。而瑶族之始祖母密洛陀?回答仍然是“否”字。我们虽不可能还源历史,或者请画师回到神话世界里去为密洛陀画肖像画,但我们是自然人,是富有想象力的人,完全可以从一些典故、史诗中找到有关密洛陀相貌特征的蛛丝马迹来,然后勾画出肖像图案,绘画出既能使瑶民群众接受、又能古今形象相结合的标准密洛陀女神像,以缅怀祖先,昭示民族传统文化,开发旅游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但遗憾的是,这本是一举多得的修阴德的好事,在布努瑶民间却找不到为密洛陀画像的人,致使密洛陀至今只能存活在云里雾里,根本得不到瑶族民间庄严有序的供奉,是人是鬼,众说纷纭。
试想:密洛陀造天造地造人类,劳苦功高,我们却造不出“密”的神像,说爱“密”显然名不副实。作为布努瑶族,虽然年年祝著年年祭,但基本上是祭在口头上,祭在餐桌边,祭在古歌中,历经几千年的时间跨度,却绘画不出密洛陀女神像来供瑶民供奉,这难道不是布努瑶民族文化的悲哀吗?
问号3:盘王有“盘王广场”,密洛陀广场在哪?
云南河口的盘王广场位于瑶山乡水槽村旱塘坡,距乡政府驻地以南约1公里,是瑶山乡实施三年扶贫攻坚计划的一项公益性重点项目,也是瑶山乡传承保护瑶族传统文化的惠民工程。 2014年11月动工建设,2016年11月6日正式投入使用。广场占地73.4亩,其中:广场建筑群用地面积约35亩,周边绿化面积约28.4亩,广场依山而建,地势依序为低、中、高三级,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含文化广场、盘王殿、瑶族陈列馆、瑶族文化传习馆、瑶族十二姓氏柱、文化浮雕墙、停车场、旅游公厕等内容,项目概算总投资3000万元。盘王广场是云南省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全、内容最丰富的“盘王广场”,是云南省的盘王文化中心,省、州、县和各地瑶族同胞寻根访祖和举办祭祀盘王、重大节庆、文化传承与交流的活动中心。透过广场看盘王,这不能不说是崇拜盘王的体现,重视瑶族文化的缩影。
但是,如果有人问:密洛陀有广场吗?回答当然是:没有!如果再问:为什么?只能以“你懂的”来搪塞了,无语啊!
问号4:盘王节文艺演出体现“瑶”字,祝著节文艺演出“瑶”字在哪?
从河口盘王节大型的文艺交流演出活动来看,整台文艺演出共14个节目,每一个节目都冠以“瑶”字,如:《瑶山谣》、《行走瑶山唱山歌》、《梦回瑶山》、《月上瑶山》、《瑶之花》、《瑶山等你来》等,也就是说,整台节目皆以“瑶”字来贯穿始终,围绕“瑶”字,通过歌舞、音乐、诗歌朗诵等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把瑶族古朴醇厚的民风民俗表现得淋漓尽致,精彩纷呈,较好地突出节庆主题,彰显瑶族文化,堪称是一场接地气的演出,无不让人享受到瑶族文化艺术的饕餮盛宴。
如果回过头来审视一下布努瑶祝著节文艺演出节目,不难发现,布努瑶祝著节庆文艺演出节目根本难见到“瑶”字,也体现不出“祝著”的内涵。说实在,布努瑶祝著节庆活动,基本上沿袭着一种拼凑式、捏合式、争夺式的模式,过节习俗被打乱,文化内涵挖不出,原汁原味的东西搬不上舞台,虽说年年祝著年年过,但给人的印象是缺乏新意,主题不突出,给人有“伪民俗”之嫌。比如,祭祀密洛陀节目,本来密洛陀和盘王都是瑶族民间敬仰和崇拜的人物,瑶族人民共同的始祖,祭祀密洛陀应该是庄严肃穆,讲究规矩的。但我们往往将祭祀活动与敲锣打鼓、喊歌甚至唱童谣一起凑合起来进行“大杂烩”表演,时间压缩在十分钟以内,致使祭祖不成祭祖,打鼓不成打鼓,喊歌听不到歌声,舞台上分不清主次,乱成一团,让人笑话。再说,瑶族原生态文艺表演节目,本来祝著节庆原生态文艺演出节目应突出“祝著”两字,让“祝著”唱主角,但偏偏被现代歌舞节目比拼登场,使“祝著”歌舞节目被边缘化,良莠不济,不伦不类。
有人曾给我们祝著节文艺演出节目作出这样的定论:“开头看祝著,中间插祝著,结尾没祝著”。意思是说,开始表演时,前面几分钟时间安排有祝著节目开场白表演,中间有插花式的祝著节目,最后再也看不到有关祝著的内容。试想,每年一场的祝著节文艺表演,有关祝著的节目占不到1/3,其余皆被现代歌舞和其他节目强挤强占,让人弄不清楚到底是祝著节庆晚会还是现代歌舞晚会,难道不叫人纳闷吗?
(未经同意,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