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瑶乡文苑 正文

诗词领袖毛泽东

2016-12-24    来源:沈向农    点击:998次

沈向农
 
        一代伟人毛泽东,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理论家、军事家,同时也是诗词界的领袖。他的诗词,具有前无古人的气魄。在他诞辰123纪念日到来之际,我再次翻开《毛泽东诗词全集详注》(付建舟编),感受良多。
        1910年,16岁的毛泽东到五十里外的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去读书。当春天来了以后,蛙声四起,激发了毛泽东那颗热爱生活、追求真理、舒展抱负的童心。于是,他挥毫写了《咏蛙》七言绝句:“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16岁少年,主宰国家命运的伟大抱负,跃然纸上。读罢此诗,少年诗人毛泽东的形象,便在人们脑海里清晰地显现。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青年时代的诗人毛泽东于1925年写于《沁园春长沙》一词里的名句。词描绘长沙深秋景色对往昔革命斗争历程的回忆,表现了他及其战友对国家命运、革命前途的关切和激流勇进的革命斗争精神。“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这是红军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坚定豪迈的诗人毛泽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长征中笃定信念的诗人毛泽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毛泽东在1936年初春于陕北清涧时作的引起大轰动、指引战斗、预示胜利的诗词,诗人那超越历代英雄的坚定自信和欲与天公试比高的伟大抱负,跃然纸上;“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这是晚年的诗人毛泽东作的诗……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朝思暮想的是民族的命运,人类的前途。这一切很自然地形诸笔墨,点化为生动的艺术形象,形成了他诗词中前无古人的气魄。
        毛泽东不但在表现重大题材的诗情词意中,甚至在写山川草木、真诚爱情中,也体现出其前无古人的气度:“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怎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皆灰烬,剩有离人影。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虞美人・赠杨开慧》)”。24岁的毛泽东,通过深夜愁态和拂晓抛泪的描写,表现他对杨开慧无限思念和关心的深情厚意,诗词写得情意绵绵,与众不同。……《卜算子咏梅》:“己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在诗人毛泽东眼里的梅花,既是大自然的骄子,也是美好品格的象征。在《咏梅》中,他写出了一种全新的人生志向,全新的荣誉观。在如今争名夺利之风甚嚣尘上的时候,读读这样的诗词,是能够帮助人们净化灵魂的。
        曾有人说,毛泽东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他的政论文,至于诗词,因大都是格律旧体之作,不能代表他的文学最高成就。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毛泽东开一代新诗风,他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创新家。创新,不能只看形式,应侧重于内容。毛泽东不提倡格律诗,也不是在语言和文体上故作新奇状。在他看来,诗词歌赋的“新”,首先要“新”在思想感情和艺术形象上。这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来,他基本上是遵循传统格律来进行写作的。他善于在朴素、自然的抒情、状物中,给读者带来一派新意。心有所动,情有所涌,提笔一挥,就挥出一片艺术新天地。比如春光、秋色,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墨客都描写过,而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中:“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读了这样的句子,谁都无法否认,这里展现的,是全新的艺术境界,是战士眼中的秋光,是新时代创造者眼中的秋光:秋,没那么萧蔬灰暗,而是明丽赛春天;霜,没那么清冷肃穆,诗人如他在《沁园春·长沙》中描述的那样:“独立寒秋”,看到的却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霜叶,染红了天,染红了地,染红了绵绵高山,染红了荡荡河海,把一个“万木霜天红烂漫”的新世界,奉献给了亿万中国人民。诗句意象宏丽,饱含激情,洋溢着革命战士的无产阶级革命情怀。他的诗句,表述的那景(境)那情,总是与众不同。
        毛泽东文学艺术的创新,不是小家碧玉式的,也不是故弄新奇的。他赋予传统诗词以新的时代内涵,写的是“新的人物,新的世界”,促进传统诗词完成了从表现旧时代到表现新时代的伟大转变,可谓前无古人。“五.四”以来,我国出现了好几位声名贯耳的大诗人,像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艾青、藏克家、田间......若论作品的背诵率和普及率、若论作品对民族精神的影响,若论一以贯之、从少年到晚年的一路潇洒,恐怕他们的哪一位也赶不上毛泽东。掩卷沉思,“诗词领袖”的称号,毛泽东当之无愧。从这种意义上讲,“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应该是没有人怀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