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县布努瑶族粽粑制作全过程(图解)
2015-05-09 来源:大化瑶学会 韦汉国 点击:1936次

粽粑,布努瑶话叫“教”,是大化县布努瑶族过春节的主要食品及供祖祭品
之一,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特色美食。其制作精细,工序繁杂。
之一,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特色美食。其制作精细,工序繁杂。

洗粽叶,瑶话叫“宝郎”。粽叶采集回来后,要清洗干净,并挂起来晾干水分。

制馅料,瑶话叫“姐卡”。选好五花肉,用水清洗干净,切成大小、长短、
厚薄等同的肉片,配以八角、草果、山姜粉、绿豆沙、板栗、食盐等佐料,
并充分搅匀,让它入味即为馅。
厚薄等同的肉片,配以八角、草果、山姜粉、绿豆沙、板栗、食盐等佐料,
并充分搅匀,让它入味即为馅。

洗糯米,瑶话叫“宝总录”。将糯米淘洗干净滤干水分,放入容器内。然后,
用糯谷穗杆或酥麻杆烧成灰稍拌水,倒入容器内与糯米反复搓揉约半个小时,
滤出灰沙,将糯米染成灰黑色即可。
用糯谷穗杆或酥麻杆烧成灰稍拌水,倒入容器内与糯米反复搓揉约半个小时,
滤出灰沙,将糯米染成灰黑色即可。

包粽子,瑶话叫“考教”。按每个粽粑需2—3张叶子的标准,将粽叶交叉在
手掌或膝盖上,在叶子的中心位置倒入一个粽粑二分之一的糯米,平铺均匀。
手掌或膝盖上,在叶子的中心位置倒入一个粽粑二分之一的糯米,平铺均匀。

将糯米平铺均匀后,放入肉片。

然后,再铺上剩余的另一半糯米,尽量将肉片盖住。

把叶子两头分别交叉合拢。

用稻草杆或棉线从任意一头开始,一圈一圈地捆扎几道至另一头并打结。

这样,漂亮的瑶家粽粑就大告功成了。

将包好的生粽粑放入大锅里,加上清水,盖上锅盖,用大火熬煮。

煮约3—5个小时即成为粽粑。

经煮熟的粽粑,香味俱全,细嫩可口,是瑶家难得的美食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