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瑶族文化 > 瑶族服饰 正文

布努瑶蓝靛染布工艺——制靛

2018-07-30    来源:大化县瑶学会 韦汉国    点击:1727次


蓝 靛。(韦汉国   摄)
 
        制靛讲究的是技术要领。《天工开物》载:“凡蓝入缸,必用稻灰水先和,每日手执竹棍搅动,不可记数。其最佳者为标缸。”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南人掘地作坑,以蓝浸水一宿,入石灰搅至千下,澄去水,则青黑色。亦可干收,用染青碧。”根据瑶族传统的工艺技术,在制靛时,将一定比例的石灰水装进滤袋后放入缸里的蓝靛水中,其目的是将蓝靛沉淀,便于染布。然后,用木棒或手臂在缸中反复用力搅动,直至水面浮起大量的绿色泡沫,水色从绿色转变为深青色为止。经过反复搅拌,石灰和靛蓝色素充分化合沉淀,水溶性靛蓝素与空气中的氧气产生氧化作用,变成不溶性的靛蓝素,并与石灰的钙离子结合,再经过两天的沉淀,缸里的水会越来越清澈,即将上面浮起的废水舀出倒去,沉淀在缸底的蓝靛汁凝固结成稀粥状,称为蓝靛水或蓝靛粥,将蓝靛水舀出并放到一个竹篮里进行沉淀虑水,即可得到“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靛浆”。靛浆经虑水风干后,多凝如淤泥,更如凝胶,亦称“蓝靛泥”、“蓝靛胶”,散发出幽蓝之光和腥香之味,最终成为瑶家人染制黑土布的主色料。这个过程叫做“制靛”。
        “制靛”在整个染布工艺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制出来的靛浆不好,将影响到靛浆的品质和染布质量。因此,布努瑶对“制靛”略为讲究,既讲究靛叶浸泡的时间和水量,又把握好蓝靛水与石灰水的比例,注意观察靛浆的颜色变化。一般来说,制出来的“靛浆”颜色呈黑蓝发亮略带紫色,若呈现蓝灰色则是石灰太多,如果只有黑色,色泽灰黑,则是浸泡蓝靛叶过度,靛叶发烂,这种靛浆染出来的布料色调不匀,耐水耐洗不够,甚至容易脱落褪色。“靛浆”是采用传统方法泡制而得的纯植物染料,可晒干,但不可暴晒,暴晒易风化褪色,影响染布。经晒干的靛浆亦称靛块、干靛蓝,既可方便贮存,又可随取随用。经保存的干靛蓝,经久不褪色,一年四季,皆可染布。
       (韦汉国)